关键词
談孔尚任的詩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国之思   文学   颜光敏   清朝   风格特点   孔尚任   湖海   顾炎武   自然   桃花扇  
描述: 孔尚任的傳奇,特別是名著“桃花扇”,已經是普遍被人重視的文学遺产了。但孔尚任的詩,作为与他的傳奇可以并比观覽的資料,倒很少見人談起。他的詩,主要見于他的詩文集“湖海集”。自然,除了“湖海集”以外,还有他晚年隐居在曲阜石門山时所作的,收为一兩个小集或选入孔氏的总选集中去,
儒地(组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地(组诗)
绝缘而有情 曲高而和众——试论丰子恺儒佛融通文艺观之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文艺观   绝缘   文艺思想   艺术家   散文   丰子恺   人生观   漫画   文艺创作  
描述: 丰子恺是上个世纪植根于五四精神土壤的中国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他的散文和漫画创作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文艺品性赢得了世人的注目。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赞曰:“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虽然朱光潜评价的是丰子恺的漫画创
苏门四学士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观   婉约派   文坛领袖   晁补之   孙觉   击节称赏   同时代人   苏门四学士   张耒   东坡先生  
描述: 一位文坛领袖,受到无数读书人的敬仰和众多追随者的推崇,必定具备高出同时代人的文学功力和人格魅力。将自己铸成伟器之后,他必定还能爱惜人才,欣赏人才,发现人才,引荐人才,这才算遵循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儒门圣训,进入了仁者的行列。在北宋文坛,欧阳修和苏东坡是公认的泰山北斗。欧阳修发现和引荐的人才很多,特别优秀的有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苏东坡发现和引荐的人才更多,特别出色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苏东坡自鸣得意的是独见之早,自觉
反贪:《西游记》的一种隐喻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反贪   孙悟空   隐喻   艺术形象   贪官污吏   斗争  
描述: 李希凡先生在《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中说:"一个严整有序的天上世界,是《西游记》的首创。"的确,吴承恩整理出了一个释道儒三家摆平、尊卑分明、大小有序的神仙体系,描摹出一个威势森严、包罗万象的天宫世界。吴承恩据何而定?其实吴承恩的心中应该有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朝廷。《西游记》成书于中国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衰败而近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明代中后叶。这一时期,帝王昏庸无道,社会政治黑暗,官场已
圣源寻圣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建构   课题研究   文化品格   华夏民族   发祥地   山东济宁   农民起义   圣人   梁山  
描述: 口魏东建 一 一直醉心于“‘华夏民族’精神空间与文化品格的建构及发展”这个课题研究的我,对于山东济宁这个地方,很是牵肠挂肚,认定走进这个既有孔、孟等诸位圣人生存地的儒学发祥地,又有距此不远的水泊粱山,这座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反朝廷的典型“梁山好汉”的积聚地的辖区.将是推进我的课题研究以及成就自我(建构起我自己的文化品格)的重大契机。“圣贤儒家”的“造势”与“草莽英雄”的“破势”的反差对比和两者的对立统一,以及“造势维护”与“破势毁灭”后面的内在本质,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所以当这次以文学名义的聚会定在曲阜的消息传来.而且此次聚会又是文学前辈出于对我这无知小子身心成长的大关怀。我激动不已,认定这一定是“儒家圣贤”与“草莽英雄”冥冥中的召唤,并对空而问:“你们是邀我加盟还是要我为你们的功过是非做一下评判?”我自己却暗暗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进行我的寻找和探询“中国文化的心口窝遭遇‘今天’后的状态”。 在轻狂兴奋过一阵后,我又为自己这个无知小子要到“中国文化的心口窝”讲文学、说学问而心生忐忑,虽找了一句“耍斧须到班门前,弄文必到圣人地”的话盖脸垫背。但总是难免心虚。当得知,文学聚谈之地不是曲阜或梁山而是泗水泉林,心中才安稳了些许。 后来,我才知道这安稳,只证明了我对泉林的无知。泗水泉林来头大了。中国自古就有“人杰地灵”之说,认为:“出人杰之地必有灵秀之处”,也就是古人所讲的“风水”,并有汗牛充栋的典籍.神乎其神。而我认为,古人所讲“风水”应为“山水”灵山秀水环境的浸染对人的成长、成材的作用影响,功莫大矣。并以为古之“风水”与今之“环保”应相提并论。那么生养了中国圣人孔丘的曲阜,又有何“山”何“水”呢?山是“尼山”,水为“泗水”,圣山、圣水、圣地出圣人,这也是泗水之源“泉林”,古称“圣源”的原因。所以古代从圣人到圣上都到泗水泉林寻找他们的寻找。孔圣人登泗水泉林陪尾山而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生之叹;还有清朝的两代明君“康熙”、“乾隆”八次到此并修建行宫。看来,我的泉林之行,便该是“圣源寻圣”。 二 泉林,我在秋天踏着夜色进入,夜风中林立的泉子,立刻向我敞开心扉,争先恐后、沸沸扬扬地向我诉说着它们的心声,泉林,您对我几千年的等待,激情终在今天爆发,我与您约定,今夜我们无眠,无眠的我,静坐听泉。于是我坐下来,侧耳倾听。 采林,二千五百年前,立在陪尾山头望您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圣人,是因为聆听了您的心声而叹吧!您向他诉说了什么?他又告诉了您什么?您与他是否也如您我这样独坐静对? 泉林,对您那二千五百年前的老乡卞庄子误听馆竖子的劝说.而“坐山观虎斗”的那件事.您是否同我一样不赞同馆竖子“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亡。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得双虎之功。”而期望卞庄子能以一己之力斗二虎,并相信,他一定会一举而胜。是否,卞庄子事后也为误听错过了与二虎正面交手的机会而悔,并抱恨九泉之下呢?是啊!如传名千古的是“一人擒二虎”的卞庄子,而不是靠机巧讨得便宜的馆竖子,那么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品格中是否会多一点直面困难、迎头痛击对手的刚性吧!我们的民族史应该会少一点苦难吧!历史与人生,哪有什么巧可讨呀! 泉林,您对孔圣人那个“性鄙,好勇力,志伉直”(语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好与圣人争又常被圣人挂在嘴边,后来被人们尊为“圣门之哲”的圣人弟子仲由仲子路,您这个老乡,是否同我一样因他的率直而偏爱有加。您是否也在想这个从小就以卞庄子为榜样的勇武之人,为什么63岁时,却因为虚礼“君子死而冠不免”而在众敌当前时停下来系帽带,被蜂拥而上的蒯聩党徒剁为肉酱:是因受圣人所教之过、还是因“坐山观虎斗”故事流毒?泉林啊!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泉林,您也许还在为三百多年前,康熙、乾隆两位圣上万岁的到来及作为而感慨,您沸沸扬扬的诉说是在向这两位史书上称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讲文治,崇儒重道,勤政爱民,广施仁惠,固结人心;论武功,内平反叛,外拒强夷,开拓疆守,底定版图的“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山呼万岁呢?还是在为他两个在您身边征夫修行宫的奢侈和暴孽而叹。在您沸沸扬扬的诉说中,一定该有泉林行宫中白发宫女的斑斑血泪与满腔幽怨吧! 夜色已深,我也听出泉群心声的不同,它们诉说着各自几千年来的感怀,繁星似棋、寒霜侵身,静坐听泉的我,头脑与心境随之明净高远起来。 三 早上的阳光中,天蓝草绿,晃人的眼睛。走近泉,心语相对的泉林,竟是如此的美:红石泉底,红雾翻腾;白石泉旁,细流潺潺;珍珠泉内,串串珍珠如泉的慧目明眸之波,从水底逶迤走来,通过我的眼睛,与我的心灵相遇。于是俯下身子,掬一捧泉水饮下,真是清凉入心脾,明净达心田。清水涤尘埃,启我宝瓶之塞,慧心遇灵泉,我心达圣地。 移步前行,陪尾山上,有一老者,击节而歌“扫扫米扫米扫西”,虽难解其意,却禅悟入心。心想,坐下吧!我将坐悟陪尾山,曾经的圣人悟觉之地,启悟我这无知小子。可是我领会这了悟却不能坐下来,行走是我的状态。意行步随,眼前便是紫锦湖,湖畔有石舫,探首湖中,井然以待。抬脚登舫,放眼望去,碧水万顷,水深数丈,清可见底,有丈许高水草,于水底招摇;草摇水动,疑为舫行碧波中,瞬间觉得心与天地同大,有大美在胸而口无言以表。耳边老者歌声又起,沧桑之中含自得,乐在其中。踏歌而行于紫锦湖的是我的心境,心驰万里而舟不行,意味无穷,妙不可言。 四 山回路转,有御碑卓然而立,侧旁数碑侍立,御碑高达三丈许,下无座,有一赑颅背负而卧,它们后面的万岁之行宫,已同它们的主人万岁们一样,灰飞湮灭寻无踪,万岁圣上难抵负重石龟。难抵的是时光无限啊!于是圣人之叹脱口而出。 在泉林公园外面,有无名泉数,沿一涓涓泉流,溯源而上,寻其源头,蜿蜒而行。穿巷逾墙,有一人家赫然立面前,进得柴门,见院内一山楂树下,有一石窝,泉之发源处也,水如碎玉,汩汩突突,欢跳而出。 抬头,望树,枝瘦叶疏,仅有三二红果,枝头立了,执著地痴待我的到来,摘下送进口中,是难耐的酸。屋中走出一彩衣少妇,手捧红果,尽力的恭让,执著得让人难以推却。满口的酸,泪也出来了,我想,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的风土人情中透出了“儒家圣贤”和“粱山好汉”的相通之处,这原是一体难分的,可是传达到今天却成了难耐的酸。
传承与创新:大学生国学教育之必要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   素养   传承   创新  
描述: ”.让国学教育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岂之.中华
浑古逸见精神:王道雨先生书艺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篆   王道   笔墨语言   印象   艺术语言   风格   王铎   草书   书艺   精神  
描述: 历代书家中卓有建树者,往往拥有两种以上风格相迥的笔墨语言。昔唐有张旭,清有王铎,作草如侠,激风漂雨,作楷则又精谨雅正,俨然儒风,无愧双艺并美者。作为当代实力派书家,王道雨先生就是这样兼备两种艺术语言的一位,他不但草书写得好,大篆写得也好,曾有幸亲见先生运毫,篆则缓如太极,草则疾如风骤,这一印象对我非常之深。
“辩”、“变”之辨:读《声无哀乐论》有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哀乐与善恶   天籁与人声   声与乐   精神与物质   声音与音声   表象与内容   主体与客体  
描述: 前言 《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部极富于思辨性的美学著作,嵇康借<声无哀乐论)一文,不仅讨论了音声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到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神化音乐、异化音乐的不正风气,这是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的。并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之美、欣赏主体与欣赏客体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由此可见,嵇康确实无愧于“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的评价。 笔者在学习<声无哀乐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在“东野主人”与“秦客”的八次辩难之中,出现了多处在同一范畴之内或者不同范畴之间的不同概念的变换,形成了在“辩”中“变”,在“变”中“辩”的特点。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这些相对的概念加以提炼与分析,以期从较为深入的层面去理解(声无哀乐论)一文。囿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本文也许会存在对(声无哀乐论)一文的误读,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教。 主体与客体 秦客在“二难”中,借”昔伯牙理琴,而钟子知其所至”、”隶人击磬,子产识其心哀”、“魯人晨哭,而颜渊察其生离”三个典故,谓东野主人“以未遇善听而谓之声无可察之理”,指出由于欣赏主体自身存在差别,因而在听觉审美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感受必然存在差异性,通过“知音难寻”,进而揭示出”欣赏主体无常”:而东野主人在其“二辩”中,将秦客自欣赏主体层面提出的“主体无常”的论点,转换为欣赏客体层面,将欣赏主体之无常,变为“欣赏客体无常”,从而将秦客置于“若此果然也……则向所谓声音之无常:钟子之触类,于是乎踬矣。若音声无常,钟子之触类,其果然邪,则仲尼之识微,季札之善听,固亦诬矣”的两难境地,进而得出”俗儒妄记”的结论。 哀乐与善恶 秦客在”一难”中提出”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东野主人则于“一辩”中回应以“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善恶”为音声之“实”,是音声的客观本质属性:“哀乐”为音声历世之“名”,欣赏主体感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哀乐,却将哀乐的属性加给了音声。“哀乐”是欣赏主体对自身的情感心理属性所作出的性质判断,属于对内的心理概念:“善恶”则是欣赏主体对欣赏客体作出的价值判断,相对于内心而言,属于外在的的属性概念,“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即”外在的音乐不能用对内评价的符号系统。”①因此“声无哀乐”。 天籁与人声 “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此指“天籁”:“口之激气为声”之类为人声,“禽管纳气而鸣”的“人籁”当属此类。”天籁”是自然界的声音,表现出自然和谐之美:“人声”则是人之精神的产物,呈现出艺术创作之美。“自然和谐之美”自不会以人之”爱憎易操,哀乐改度“;而呈现出艺术创作之美的”人声”,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产物,则必然被创作者于创作之始即将情感系之于声音,呈现出创作主体的哀乐之情。 声与乐 东野主人抛出“声无哀乐”之论,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则为自己留有充分的辩论余地。他明确区分了“声”与“乐”的概念,即“声”不等于“乐”,“声”只是“乐”中的一部分。“声音之体,尽于疾舒”,声音是时间的艺术,在嵇康的表述中,“音声仅仅是作为形态性的乐音运动形式而存在的。”②“乐之为体,以心为主。故无声之乐,民之父母也。”乐,可以无声,但不可无心,可见“声”与“心”在“乐”中的地位孰轻孰重。这似乎可以构成“乐=声+心”这样一个公式。而”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且“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构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则虽“声无哀乐”,而”乐有哀乐”知矣。 声音与音声 “嵇康提出‘声无哀乐,的命题,是就‘音声,(即音响组合及其运动)的范畴与属性而言的,命题本身反映了嵇康在探讨音乐美的本质时,首先是将视线集中在音乐的形态层面上,并由音声的自然和谐属性谈及它与人的情感处于怎样一种关系之中。”③在辩难之初,秦客与东野主人对”声”之所辩仍能保持在“音声”的范畴之中,其后则不然,如“鲁人晨哭”、”使从下出”、“牛鸣”、“儿啼”……则不属于“音声”而当属“声音”之类,这便出现了母项不能完全包含子项的状况。“声音:声波通过听觉而产生的印象。”④“音声”既非“声音”,则其范畴必然小于“声音”。“声音”包含“音声”,”音声”被包含于“声音”。如果用”声音”的概念去解释“声无哀乐”的”声”,则可以免去母项不能完全包含子项的状况。也许,将“声”解为“声音”并不符合嵇康的原意,但这也正能看出秦客与东野主人在辩难之时对“音声”与”声音”这一对概念的变换。 表象与内容 东野主人在“一辩”中以“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来支持自己“音声无常”的论点:秦客驳之以“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夫心动于中,而声出于心: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使得过也”,认为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哀乐还是能够显现出来的。“歌哭万殊”说明表现形式的不确定性,“哀乐”为音声表现的内容,“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虽然音乐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却具有其确定性,不能以其在表现形式上所具有的相对不确定性来否定其在音乐表现内容上的确定性,因此叼;可……见方俗多变而谓声音无哀乐也。” 精神与物质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属于心灵范畴;“设使从下出,则子野之徒,亦当复操律鸣管,以考其音,知南风之盛衰,别雅正之淫正也?”“使从下出”之声,虽然亦为人声,虽然亦为“同出于一身者”,却是人类的物质产品,属于生理范畴:而泪与肌液肉汗之属,更是出自于人身的纯物质产品。以上所举物质产品之类,虽与“声”为”俱一体之所出”,但由于“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范畴不同,自没有相提并论的道理。东野主人在此有举例不当之嫌,似对精神与物质概念的界限较为模糊。 结语 中国音乐美学史上自古便有”和同之辩”,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为读(声无哀乐论),所感、所想或有不同,但这种不同,正会转化为一种使得学习与研究继续进行与发展的推动力。“以他平他谓之和”,也许笔者的某些所感、所想仅能属于“被平”之类,但我们应做一朵被激起的、哪怕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非做那随波逐流的水草。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三年级)
小镇群儒(中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长   宁静   半导体   办公室   李玉   老师   镇长   初级中学   石桥   民办教师  
描述: 一石桥镇两年前办起的这所初级中学,整天遭到李玉老师的攻击。他说石桥这个三等小镇办中学是“煞有介事”,是“硬充大鸟”,是“没有金钢钻,偏揽瓷器活”……等等等等。看那劲头,是恨不能长出一根泰山那么粗的指头,一家伙把石桥中学抹平。暑假后开学的头天上午,第三节他没有课,就又在办公室开始攻击了:“妈的,一二十个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