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的文艺观
作者: 刘特特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诗教   孔子  
描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学事业,他在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艺观。孔子的文论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源头,为后代文论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参考。虽然孔子没有单独地论述其文艺思想,但是我们可以从《论语》、《礼记》等著作中,看到极为丰富的文论内容。
孔子与柏拉图的文艺观之比较
作者: 王莹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柏拉图   孔子  
描述: 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文化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文艺观分别奠定了中西方美学基础。他们在文艺的教化作用、政治功用以及对待文艺的态度和对文艺的审美理想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相似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文艺观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的起源和发展,他们的观点也存有差异。
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和”思想
作者: 康静丹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孔子   中和思想   儒学  
描述: “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根本,已经上升到儒学的本体论。“中和”是儒学之根本,对儒家的美学观、文学批评观影响深远,对后事中国人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民族性格都有巨大影响。本文试论述中和思想的渊源含义及其影响下的文艺观,以及对中国人集体性格的影响。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儒、道互补文艺观的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道家   文艺观   演变   儒家  
描述: 儒、道两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争鸣和在汉初的互绌,既有学术思想上不同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因素。秦汉时期,儒、道在政治等领域争夺主导话语权的互绌,并未妨碍二者在学术思想上的进一步融合。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例如,在审美特征的论述上,在审美标准的主张上;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论述的侧重不同,恰巧构成为古代文论互补的结构。儒、道互补的文艺观是汉赋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同时汉赋作品也表现出来这种互补的文艺思想。
宗白华生命诗学的理论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生命诗学   生命哲学   宗白华   理论基础  
描述: 宗白华生命哲学和文艺思想是宗白华生命诗学的理论基础.早期宗白华哲学思想主要受到柏格森等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成熟期则回归中国哲学,吸收了儒、道、释等各家的生命哲学思想,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仍在其中发挥着潜在影响.宗白华主张文艺的生命本质和审美本质,持文艺形式与内容统一论.在生命哲学和艺术观的共同作用下,宗白华生命诗学形成了生命特质观和审美本质观.其诗学与生命哲学、艺术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密切关系.
绝缘而有情 曲高而和众——试论丰子恺儒佛融通文艺观之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文艺观   绝缘   文艺思想   艺术家   散文   丰子恺   人生观   漫画   文艺创作  
描述: 丰子恺是上个世纪植根于五四精神土壤的中国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他的散文和漫画创作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文艺品性赢得了世人的注目。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赞曰:“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虽然朱光潜评价的是丰子恺的漫画创
刘熙载辩证文艺观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统一性   文艺观   近代文艺美学   宇宙观   重要地位   辩证   天地自然   刘熙载   文化意蕴  
描述: 一味主张将对立的两面平均"中和",而是更多地在对立的两面中寻求对其中一面的强化,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1古人很早就建立起"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宇宙观,认为自然万物皆着人之色彩,人之身心也能应合天地
略论先秦儒家中和文艺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思无邪   先秦儒家   文艺思想   中和   孔子   表现形式   统治阶级   艺术形式   审美理想  
描述: 先秦儒家文艺思想大抵可以归纳为“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的文辞观,“情止乎礼”、“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伦理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情信辞巧”的美善观和“兴”、“观”、“群”、“怨”的效用观。本文通过对上述观点的考察分析,认为其主要美学特征是中和之美;其主要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其最终目的是教化人民、调整社会人伦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其主要类型则属功利实用,以致我们可以称之为重践履、尚道德、求功用的中和文艺观。
评《文心雕龙》的“文气”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艺观   生命本体   道家   文学作品   审美活动   两汉时代   高峰体验   情志   颜之推  
描述: 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古代文论就很重视情、志、神、气等主体因素在审美活动(包括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说来,强调致用的儒家学者论文重视情、志,而追求审美高峰体验的道家学者更推重神、气。汉代尊儒,论文以情志为主;魏晋尚玄,论文以神气为本。仅就魏晋南北朝而言,继曹丕之后,嵇康、葛洪等重神气,裴子野、颜之推等更重情志,前者追求适情怡性之妙用,后者更强调修身养性之功用。而弥纶群言,识昧园通,立论较为持平者,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
“文以明理”:三教合一的文艺观:谈张耒的文艺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观   文集   “理”   文艺思想   “文”   蜀学   三教合一   圣人   韩愈   张耒  
描述: 芳轼堪称一代文豪,而他门下四学士,亦“以文彩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就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来说,不仅其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文“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声”,而且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有不少独到见解,得于师而不囿于帅;既对传统文艺观有所继承,又不乏时代特色。特别是他的“文以明理”观,由于受当时文学、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故融汇了儒、佛、道三家之学说,为文学创作内容上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当时就已产生重大影响,“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相继殁,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学者以为至言”。同时,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明清时代。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