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融通以达变:论钱穆先生对《易传》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宇宙观   先秦儒家   钱穆  
描述: 儒家人生论的精髓,所以在吸收过程中皆予以转化,换句话说,便是将老庄自然宇宙观变成儒家德性的宇宙观,以求合于传统儒家的人生哲学。
川端康成文学的儒家中和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宇宙观   道德观   儒家中和思想   艺术观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以在东西方文化的坐标上寻找到独放异彩的光芒之点著称。他的作品中散发着浓浓的日本传统气息,也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川端康成文学从宇宙观、道德观、艺术观三方面反映了儒家中和思想内涵,映照出川端
《周易》的宇宙观与本体论及其影响——中国大传统根基之探寻
作者: 暂无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宇宙观   循环   基督教   太极   有情本体  
描述: 本文详细探讨了《周易》中存在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思想,并与汉儒、宋儒、基督教文化作了比较,指出了它对儒字、道家思想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大传统的源渊。
儒学与未来科技
作者: 于波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未来科技   宇宙观   方法论   儒学   价值观  
描述: 理性及其演化模式的负面效应,更迫切地为未来科技寻找新的起飞之翼,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在这种背景下,特别值得探讨的是,现代科技发展显现一些崭新的征兆,即在宇宙观、价值观
《周易正义》思想研究
作者: 赵荣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疏   《周易正义》   君子和圣人   宇宙观   融合儒道   象数和义理   “纠偏”  
描述: 作为《五经正义》之一,《周易正义》在唐代易学史乃至唐代经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表达了这次编撰的宗旨:以辅嗣为本,以仲尼为宗。由于王弼是以老、庄思想注解《周易》,所以《周易正义》在总体上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它上承王弼的玄学易,重视以义理讲易,同时又相当多地采纳了两汉以来象数易学家的思想,表现出象、理兼顾的特点;它下启宋代易学,为宋代易学家既重象数更重义理的注经方式起到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正文为五章,旨在阐发《周易正义》的易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同时反映其政治思想。 《概述》简要阐述了《周易正义》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采用王弼和韩康伯注本的原因、编撰宗旨、兼容象数和义理两种注经方式及其诠释学的原则。第一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的易象观、卦气思想和易数观。虽然“象数”在《周易正义》中不可能占据主要位置,但这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易学玄学化思潮有着极大影响的一次突破,体现出其对两汉象数易学家的肯定和有选择的继承,也是其超越王弼易学最突出的一部分,同时是在注经方式上对王弼玄学易的“纠偏”。第二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位”的思想和“主爻说”。这是象数易学家和义理易学家都比较关注的解易体例,也是其易学思想的进一步展开,体现了《周易正义》兼取象数、融通义理的疏解方式是可取的,其具有总结性、纠偏性的做法是易学本身的发展使然,于本文则是由“象数思想”向“义理思想”的过渡。第三章阐述了《周易正义》中“时”和“德”的思想,相较于象数易学家而言,义理易学家更注重对“时”和“德”作哲学意义上的提升和阐发,这是《周易正义》对王弼义理之学乃至《易传》继承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体现出《周易正义》虽不忽视以象数方式注经,但仍承王弼之旨,主要以义理注易的学术倾向,同时体现了孔氏等对《周易》中“应时用德”人生智慧的理解和认知,也表达了其试图融合儒、道思想的学术倾向,此表明《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之
儒、释、道养生学说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土生   佛学   道学   宇宙观   《儒释道论养生》   中国   人生观   儒学  
描述: 李土生在其出版的《儒释道论养生》一书中,对三家的养生学说进行了比较。养生是一定文化形态的产物,虽然儒、释、道三家养生学说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几千年来,道家、释家、儒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延年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源
论儒、佛、道的融合及对宋代美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宇宙观   新儒学   宋代美学   佛教   审美意识   理性自觉   文化心态   宋明理学   周敦颐  
描述: 儒、佛、道三者的融合形成了宋代社会的精神文化氛围。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自觉,而对宋代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的禅宗以佛为本,融合儒道,倡导主体的顿悟,审美意识也由崇尚阳刚之气的壮美演化为追求阴柔之气的优美
刘熙载辩证文艺观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统一性   文艺观   近代文艺美学   宇宙观   重要地位   辩证   天地自然   刘熙载   文化意蕴  
描述: 一味主张将对立的两面平均"中和",而是更多地在对立的两面中寻求对其中一面的强化,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1古人很早就建立起"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宇宙观,认为自然万物皆着人之色彩,人之身心也能应合天地
认知考古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科幻小说   宇宙观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家   民族史   认知研究   宗教   古代文化   聚落考古  
描述: 并非与过程考古学对立,或与主流考古学独立的分支,而是更加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一种途径。他们将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定在宇宙观、宗教、意识形态和肖像学四个方面,并对这些范畴的研究做了界定。他们也选用了中美洲
二程的人学思想及其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宇宙观   二程   思想体系   董仲舒   人事   人学思想   儒家  
描述: 儒家的人学思想,延续至宋代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它不再是先秦儒子“不求知天”,但修人事的主张,也不是西汉董仲舒“天人相类”“相同”的感应说,而是形成了一套以宇宙观来阐释和论证人事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由二程始于前,朱熹成干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