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明清间天学的“合儒”与“补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华传教士   耶稣会士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利玛窦   基督教   上帝   中国思想   中国哲学   天主教  
描述: 西学东渐源于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来华。中国正式接触到所谓‘西学’,应以明末因基督教传入而带来的学术为其端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第1189页)
《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晋时期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文化交流   中国佛教   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冲突与融合   汉魏   互动互补   为中心  
描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大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题有三个要点: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外延与内涵、结构与功能、精华与糟粕;二是准确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条件与要求、内容与特点、过程与趋势;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着重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批判与继承、重整与革新、综合与创造。作为三个要点之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大课题,而探讨儒、道、佛三家的关系又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而艰难的任务。 自东汉以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导、以道家学说(含道教)和佛家学说为辅助的三家互动互补的格局。从三家思想文化的内
矛盾融合 承传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研究   教授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学术研究   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   传统文化现代化   哲学史观   创新  
描述: 以“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为契机,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0日-11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香港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等全国40余个知名学府、学术机构的学者。与会学者主要就“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展开讨论,对其学术研究的意义作了评定,并以他的“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观为基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问题。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李先生的学术研究兼顾哲学史和思想史,出入文、史、哲,游刃儒、道、墨、法诸家,穿越古、近、现、当代。其思想的丰富性和论域的广阔性,让不同学者皆可找到自己的诠释视角;其哲人的忧患意识和文人的旷达品性,让不同的解读都足以彰显先生的君子人格。研讨会彰显了李锦全先生的研究论域与思想特点:儒学研究。任剑涛教授以“廓清儒学研究的知识边界”为切入点,分析了李先生儒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他肯定了李先生对上世纪80年代任继...
《论语》真相与有关名著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思想   名著   论语   孔子思想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孔子哲学   具体分析   孟子   儒家   君子  
描述: 一《论语》真相——孔子的中心思想我在二十年代匆卒写出《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一书,虽已有些涉及礼的重要性与汉儒的墨冠孔戴、宋儒的佛冠孔戴,但仍不免人云亦云。经过几十年来的认真研究,才能越发认识其真面目而有资格为孔子思想做总结。孔子的中心思想决不是许多后儒和今人所说的仁和其他。孟子称他为集大成,主要的是集礼学礼制之大成,而成为礼教的祖一《论语》真相——孔子的中心思想我在二十年代匆卒写出《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一书,虽已有些涉及礼的重要性与汉儒的墨冠孔戴、宋儒的佛冠孔戴,但仍不免人云亦云。经过几十年来的认真研究,才能越发认识其真面目而有资格为孔子思想做总结。孔子的中心思想决不是许多后儒和今人所说的仁和其他。孟子称他为集大成,主要的是集礼学礼制之大成,而成为礼教的祖师。要认识孔子思想的真面目,首先必须注意到下列几个问题,根据原始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孔子的仁以礼为实《论语》记载:孔子的第一个高足颜渊问仁,孔子答以克己复礼。只要视、听、言、动全身合礼便是仁了(《颜渊》)。这显然是问仁答礼,以礼为仁的。所以后儒如王夫之据此断定地说:礼者,仁之实也。戴震从反面来说:礼失而仁亦未为得。 第二、孔子的仁以孝为本《论语》记载: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仁之本欤!(《学而》)有子在《说苑·建本篇》、《后汉书·延笃传》均作孔子或圣人。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笃于亲即孝于父母,厚于父母。这也是论孝与仁有密切关系的。此外,孔子强调君子不弛(怠缓)其亲(《为政》)。反之,弛其亲,非君子也。所以墨子主张兼爱便是小人。孔子强调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反之,非其亲而祭之,便如《孝经》所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连他人之亲死后也不许兼祭他,何况他人之亲生前而可兼爱他么?孔子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子路》)隐是隐讳。反之,不为父隐是不孝,不为子隐是不慈。孔子是主张宗法人治而反对法治的。第三、孔子的仁与大忠相等《论语》记载:孔子称殷的三个大忠臣为三仁(《微子》)。可知一般忠臣还不够称为仁,必须像殷的三个大忠臣才可等同于仁。第四、在孔子心目中,礼高于仁何以见得?《论语》记载:孔子评价管仲
蒲松龄的宗教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宗教思想   宗教体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心学   伦理主义   具体分析   宗教伦理  
描述: 安国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5期发表《论的宗教体系》一文,对蒲松龄复杂的宗教思想作了具体分析。文章认为,蒲氏的宗教思想具有浑融性、伦理主义和心学倾向三大特征,这就决定了他的有神观不能不包孕某些无神、非神的内蕴。首先,处于《聊斋》宗教体系中心的是儒释道三教汇流的独特景象;其次,蒲氏在《聊斋》中把宗教伦理化,又
《逸周书·克殷》篇释惑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逸周书   本纪   原文   王念孙   史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武王伐纣   孔子   今本   圣人  
描述: 《逸周书·克殷》篇记武王伐纣事,文章不长,却记周初史事非常重要。后儒多认为伪书,不可以不辨。今录其原文如下:周车三百乘阵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师]尚父与伯(当从《史记》作百)夫致
道家的社会关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政治制度   道家学派   黄帝四经   道家思想   生存状态   庄子   老子思想   礼乐制度  
描述: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处于空前的动荡变化之中,传统的礼乐制度已不能维系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政治运作,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之下出现的诸子百家,无一例外地对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道、儒、墨、法诸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它们互相争鸣、交会,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特就道家学派在以上问题上的主张略作说明。一道家入世的态度及方式
丧文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学术   古籍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孔子   六经   文字语言   小说   文论   叶圣陶  
描述: 论一百家开于《老子》,古籍存于《六经》。苟其为学,未尝可离,读周、秦诸子,皦然昭矣。乃以儒助人君,便于南面,随时抑扬,违离道本;度彼深心,岂在学哉!累代相袭,遂若故常;心
“道家热”正在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学模式   西方文化危机   道教文化   现代物理学   道家文化   现代新儒学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儒学研究   东方管理思想   社会价值  
描述: “道家热”正在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近几年来,"道家热"正在海内外悄然兴起。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动向。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针对"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的恶浪,为了正本清源,人们自然把注意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