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墨子姓氏概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姓氏   孔子   子墨子   屈原  
描述: 墨子,姓墨名翟(dí),从战国到宋朝,没有疑问。但元人伊世珍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末民初对此展开辩论。著名学者方授楚、吴毓江、顾颉刚、任继愈等专家的结论是:“墨子名翟,姓墨氏”。本文作者从姓氏学角度研究墨子的姓氏。孔子、墨子都是宋国诸侯的后裔,追根溯源,都姓“子”。遵循姓氏原则,以“氏”名世,孔子以“孔氏”传世,墨子以“墨氏”传世。《墨子》现存53篇,“子墨子”出现341次,共计1023个字,约占全书近10万字的百分之一,使用频率很高。“子墨子”前头的“子”是“姓”,中间的“墨”是“氏”,后边的“子”是“先生”,是尊称。战国时期,姓氏合一,以氏代姓,“子墨子”与“墨翟”并不矛盾,“墨翟”以氏为姓,合乎情理,约定俗成,传世至今。
善恶不二 物哀至上——略析《源氏物语》中悖德之恋的物哀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悖德之恋   物哀   美感  
描述: 与劝恶扬善,主张仁义的儒佛之道不同,以追求“美”与“雅”为主旨,极力营造一种“物哀”的凄美氛围的紫式部,将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渗入了《源氏物语》的光源氏与藤壶妃子,光源氏与紫姬及柏木与三公主的悖德之恋中。《源氏物语》提出了与儒教,佛教全然不同的善恶观,即以“知物哀”者为善,“不知物哀”者为恶。
墨子“非儒”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孔子   繁文缛节   天命论  
描述: 先秦时期,儒墨并称,墨家非儒色彩鲜明。第一,墨子针对儒群体中分化出的小人儒所宣扬的礼进行了批判,指出其所称之礼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文缛节。第二,墨子提出了非命思想,反对儒家所谓的天命论,旨在破除人们对天命的迷信顺从,号召人们积极行动以改变不堪的命运。针对以上墨子非儒之议,本文经辨析后指出:在孔子那里,礼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道德。孔子的礼与道德教化密切相关,有别于小人儒赖以谋生的繁文缛节。其次,孔子的天命论并不等于天的决定论,孔子是假借宣扬天命来自述肩负的社会使命,他还是主张同时顺天命和尽人事的。最后,本文提出,不要将孔子思想固定化,应注意到孔子本人与儒家学派的思想差异。同时,本文还提到了思想的历史性问题,指出应结合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氛围及其经验来解读其思想。
从“志”“功”关系看儒、墨两家的理想与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实践   意义世界    
描述: 志、功是儒、墨两家用以说明其思想所运用之重要概念,本文透过志、功的解析,比较儒、墨两家在理想上的分别,在实践上的差异。进而指出儒、墨理想之面向,一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另一是改善天下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意义:一是达成理想的自我修养、修己安人;另一是达成理想之爱人若己的落实。此外,指出两家思想在差异中所呈现天人合一的共同性。
论儒墨之争的结构性张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墨互非   排儒扬墨   儒墨之争   尊儒抑墨   儒墨互用  
描述: 儒墨之争是复杂性问题,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由当时的文化状况决定的,既是话语权之争,也是政治道路选择之争。文化史上的儒墨之争产生了四种格局:儒墨互非、儒墨互用、尊儒抑墨和排儒扬墨,这形成了既互相牵制又相对均衡的结构性张力。重思儒墨之争,有益于对墨学不断地探索、发觉和创造性转化,促使儒学和墨学研究获得新的进展,这将给中华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创造出许多生机。
越南李朝、陈朝、后黎朝骈文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阮公弻   陈仁宗   越南后黎朝前期骈文   越南李朝骈文   越南陈朝骈文   阮薦   黎圣宗  
描述: 越南李朝骈文受佛教影响较明显,寺庙碑铭较多,骈偶绚丽,颇类唐体。政治文告较为质直。其他题材较少。陈朝骈文,儒佛思想并存,碑铭文、政论文同时流行,前者宗教性淡化,后者正畅条达,似宋人口气。后黎朝前期,独尊儒术,佛教衰退。汉语文学全面繁荣,水平较前提高。政治性骈文影响扩大,抒情言志及序跋之骈文文学性增强,碑铭及其他宗教性骈文逐渐弱化。相对于中国同期的两宋、元、明,越南三朝骈文数量少,影响小,处于文坛支流,地位不如诗赋和散文,但越南骈俪之河并未断流,佳作时有可观。
从阜新辽塔寺遗存管窥契丹人的宗教信仰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丹     寺庙   宗教信仰  
描述: 契丹民族最早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并充斥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植于契丹民族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中。随着契丹社会的进步,阶级结构的变化及王权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宗教信仰也就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纵观辽朝统治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儒、佛、道三教并行,但佛教总是占据上风。佛教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而逐渐获得了主导地位。契丹贵族极力推崇佛教,并随州城的建立,根据辽代州城、塔、寺一体建筑特点,众多塔寺建筑也应运而生,并具有一定的建筑风格与特点。辽契丹在阜新境内营建了塔寺近十余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阜新地区契丹佛教文化的鼎盛与流行;从中可窥得辽代宗教文化信仰演变的缩影及辽代契丹民族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风俗礼仪和多样的宗教观念。
《淮南子》神仙道家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仙道家思想   启示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之神仙道家思想以合道成"真人"信仰为终极追求,以道家的"道"为本体与本源范畴,以道论为纲领统领神仙、阴阳、方技、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融神学与人学、理性与非理性、入世与出世为一体的宗教性的自我内在超越的神仙修炼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思想体系。这一独具特色的神仙道家思想对当代道教的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从“新写实小说”看中国传统文化世俗性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性新写实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新生代作家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哲学,主要是儒、道家的哲学,基本上是世俗的。在新时期文坛上,最能代表传统文化文化世俗性的是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
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冠式   短衣   屈原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   服饰  
描述: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指出屈原的服饰与众不同,比较定型,应该是身穿染或绣有“芰荷”、“芙蓉”色彩或图案的短衣、头戴高而又尖的帽子;《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所绘的“屈原”,身穿白色(或青色)儒服、头戴儒巾或圆型缁帽,与楚人的习俗和屈原的性格截然不合。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