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虎溪三笑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儒释道   东林寺   传说   陆修静  
描述: 自佛门传说,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相传晋僧慧远庐山居东林寺时,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寻访。三人与语甚契
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深层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画   小人   基本矛盾   语文教育   对立统一   学科结构   《法言》   内心情感  
描述: 一、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基本矛盾 关于语文教育之学科结构的对立统一,汉代巨儒杨雄在其著作《法言》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通诸人之嗑嗑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怒志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说的是,口语,沟通人们之间的对话,是内心情感发出的声音;文字,记录和传承古人和远方之人的话语,是内心情
四首诗中不同的文化个性:《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史   《渡荆门送别》   文化个性   《使至塞上》   古诗文   解读   《登岳阳楼》   中国文人  
描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文人求生图存的两种人生之路,受儒家人世思想的影响,中国文人一般都有“兼济天下”的雄心。然而毕竟“达”少而“穷”多,所以中国文人通常在“达”与“穷”之间痛苦地沉浮,“达”借助于“儒”,“穷”则求助于“道”,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形成了儒家“显”文化与道家“隐”文化互存并荣的繁荣景象。中国的古诗文中也散发着非儒即道的文化风味,闪耀着地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异彩,彰显着诗人的文化个性。
论史非为惊陋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论史非为惊陋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