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法言》“或问”背后的人与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人之道   或人   《法言》   《论语》  
描述: 扬雄仿《论语》而作《法言》,但二者之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区别。在《论语》里,向孔子发问者的身份大抵是确定的,有孔门弟子,亦有君大夫,他们对孔子之道是有体认的。而《法言》里向扬雄发问的人的相关信息是隐去的,概称之以“或人”。“或人”之所思是世俗的价值追求,如长生、富贵之类。“或人”对儒家圣人之道的义理不甚理解,对儒家是否切用于现实有所怀疑。因此在扬雄所宣讲的圣人之道与“或人”之间需要沟通的桥梁。儒家于不同的社会大众有不同的教法,而扬雄不取“神道设教”,一扫附于经学的种种杂芜,径以德教为说直面大众,是扬雄之志也。
儒主道辅 本道兼儒——论扬雄《法言》的思想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思想   扬雄   《法言》  
描述: 《法言》是扬雄拟《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其目的是标举儒学以纠绳诸子。然而仔细品读《法言》,其中也不乏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内化。前人的研究大多囿于儒家思想的角度,而对《法言》中的道家思想则有所忽略。实际上,儒道水乳融合、交互影响的特征贯穿了《法言》始末。把握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对扬雄一生思想、行事中的矛盾现象作出客观、准确的诠释,更全面地了解扬雄,而且有助于对整个汉代哲学史、思想史以及魏晋玄学的形成发展脉络等有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
从《法言》看扬雄的处世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世哲学   扬雄   儒本兼道   《法言》  
描述: 扬雄象《论语》而作《法言》,既标举圣人之道崇圣尊经,又兼取道家因循革化的思想,显现出其思想中儒本兼道的特点。《法言》中扬雄关于处世哲学的论述,以儒家入世思想为主导,兼取道家避世隐逸的思想,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后人多以扬雄事王莽新朝而贬低其操行,然而这恰恰是扬雄儒本兼道处世哲学的体现。
扬雄《法言》的儒学视界
作者: 解丽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扬雄   《法言》   儒学  
描述: 扬雄在晚年由变儒到醇儒的学术转向决定了《法言》的儒学视界。《法言》之法是他通过审视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与秦汉思想的变迁得出的,言是一种语言学策略,扬雄借此确立了圣人之道的权威性,保证了《法言》为世立人极的有效性。《法言》中扬雄为变儒的思想特征不主要是儒道互补,而是摄法入儒,儒法互补。 《法言》的儒学视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主旨的思想建构。扬雄提出了以人占天的天命观与善恶混的人性论,凸显了五常之本的孝道,构建了贯彻孔孟道德理想主义的历史人物志。另一方面是以独尊儒学为取向的价值评判。扬
《淮南子》与《法言》论“学”之同异——兼谈汉代“学”论的道、儒之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道家   《法言》   儒家   《淮南子》  
描述: 在西汉时期的论"学"之作中,《淮南子》与《法言》颇具代表性,二者充分反映出道、儒两种不同思想立场的学习观。在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及条件等方面,《淮南子》与《法言》存在交集之处,但在学习的目的、内容、精神及境界上二者又有所不同。道、儒思想的立场差异,是《淮南子》与《法言》论"学"异、同的根本原因:前者追求原性返初、清静无为的道家之学,从"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批评儒家之学;而后者则立足儒家教化观念,强调仁义礼乐之学的根本性,反对道家之学。在儒学独尊、黄老衰歇的时代变化中,《法言》所代表的儒家之学,最终成为影响汉代士人的主流学习观。
扬雄经学诠释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雄   《太玄》   经学   《法言》   《方言》  
描述: 扬雄的《太玄》《法言》和《方言》等三部经学诠释著作,确立了扬雄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阐述西汉末特立独行的扬雄经学诠释,说明其一反当时盛行的经典章句训诂流风、以模拟经传和要合五经的诠释模式。扬雄在经、传、小学等三个经学不同领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地诠释孔子之道和五经真义,自比孟子批评诸子、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对两汉之际经学诠释转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本文以中西诠释学传统相参照,试图通过对扬雄经学的诠释背景和诠释特征的论述说明其历史影响,并阐明扬雄经学诠释的价值和意义。
儒主道辅 本道兼儒——论扬雄《法言》的思想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扬雄     《法言》   儒家  
描述: 《法言》是扬雄拟《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其目的是标举儒学以纠绳诸子。然而仔细品读《法言》,其中也不乏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内化。实际上,儒道水乳融合、交互影响的特征贯穿了《法言》始末。把握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对扬雄的思想作出客观、准确的诠释,而且有助于对整个汉代思想史形成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
儒学与学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通达   规律   《法言》   儒家学说   “道”   儒学  
描述: 汉儒扬雄在《法言》上,把儒解释为“通天地人谓儒”,学习儒家学说的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理、规律都能通达明了。儒家之所以能够通达这些规律,是因为儒家是以学“道”为根本。在《周礼·天官》上讲:“四曰儒,以道得民”,意思是第四个执掌是儒,儒用“道”来教化一般的民众,而且民众从心里认同儒的教育,深得民心。
扬雄《法言》姚鼐评点辑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雄   明刻本   儒学思想   上海图书馆   《法言》   评点本   姚鼐   藏书家  
描述: 笔者在完成儒藏项目扬雄《法言》校点任务时,在上海图书馆得见录有姚鼐评点的桐荫书屋明刻本。因其评点文字至今未见刊布披露,故予以辑录,并试作简析,以供研读扬雄《法言》及研究姚鼐文学、儒学思想的学者参考。此姚鼐评点本原为近代藏书家袁思亮(1879--1940,字伯夔,号蓑庵)所有,藿庵于书末墨笔题记日:“是书为吾宗卧雪庐残馀之本,殆翻印世德堂本也。”又用朱笔题记日:“从李木公假得惜抱评点本,录一过。”所录姚鼐于该书卷首题记日:“嘉庆十一年(1751)五月,鼐重读《法言》一过,每篇悉为分章。”
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深层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画   小人   基本矛盾   语文教育   对立统一   学科结构   《法言》   内心情感  
描述: 一、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基本矛盾 关于语文教育之学科结构的对立统一,汉代巨儒杨雄在其著作《法言》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通诸人之嗑嗑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怒志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说的是,口语,沟通人们之间的对话,是内心情感发出的声音;文字,记录和传承古人和远方之人的话语,是内心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