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略论《孔子故里著述考》的地方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著述   孔氏家学  
描述: 从文献学角度审视孔氏家学,全面反映历代曲阜人士包括孔子、颜子后裔移居他邑、外籍人士寓居本邑并见于曲阜《志》者的著述概貌,阐述儒家经典要旨,突出孔氏家学原创性、地方性、氏族性特点,孔子故里的各种名胜古迹在创设的特色类目“阕里文献类”里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荀子对“儒”的分类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礼义   先王之道  
描述: 为了适应新型政治体制的变化,苟子对儒家内部展开了审视与批评,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提出大儒、雅儒、俗儒之别,还有小儒、偷儒、贱儒等之别。在苟子对“儒”的分类中,可以看到儒家在战国政治转型中的秩序安排,也可以看到儒学发展史中的荀学性格。
2016 年“荀子与儒家外王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学报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   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邯郸   台湾大学   儒家  
描述: 11月15至16日,由邯郸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荀子与儒家外工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召开。开幕式卜,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致开幕辞,副校长鲁书月教授担任主持,中国先秦史学会荀了研究会会长廖名春教授、参会海外代表台湾大学哲学系佐藤将之教授,河北省社科一联常务副主席曹保刚先生分别致辞,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康香阁编审宣读厂史学大家李学勤先生的贺信。
魏国的统治对中山国崇儒重礼风尚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夏   崇儒重礼   中山国   魏国  
描述: 战国初期,魏国灭鲜虞中山国之后,对中山地区进行了20余年的统治,在这期间,深受儒家子夏一派影响的魏国统治者将其重礼、重文、重教思想传入了中山地区,直到中山国复国之后,中山地区仍然保持着崇儒重礼的风尚,以至于最后因儒灭国。
魏晋儒家外王学之考察——崇有论的荀学脉络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有论   儒家外王思想   魏晋儒家   荀学   裴頠  
描述: 魏晋时期老庄思想抬头,儒家经术衰微,从何晏、王弼论无开始,便崇尚玄远,逐步走向个体的超越,到了竹林七贤,更是企图打破僵化的儒家教条,越名教而任自然。然而这种风气,到元康时期却变本加厉,体无之风无限上纲,放浪形骸,风教陵迟,即使位居政要,也“不以物务自婴”,于是形成一股上行下效的邪靡歪风,导致贵无贱有大行其道。而裴頠正是在此风气下,针砭时弊的第一人。他直指核心,对贵无之风进行全面性的检讨,指出贵无论的限制与荒谬,并亟待建立以“有”为本的儒术礼制的世界。可以说,裴頠是有意在当时进行儒家的外王之学的。也就是企图以崇有之论,表现出他的政治关怀。而裴頠所论,除了以儒术礼教对抗放荡虚浮的社会风气外,更还有在荀学脉络的“无为”思想下,收摄老庄之学。尤其是裴頠主张的无为而治,实与荀子的“虚静”、“无为而治”等外王思想,颇多相通暗合。要言之,玄学以自然之风为底蕴,崇尚虚无,而荀学则是回到现实人生的运作上,以求建立秩序和规范。也因此,不只是裴頠,魏晋儒家的政治关怀,多是运用荀学资源,展衍出他们各自的外王思想。于是会发现,裴頠建构的“有”的世界,是一儒术礼教的社会,井然有序,条理分明,而人世间的一切现象与关系,也都能获得合理的安排。
读《荀子》札记(二)——《儒效》至《君道》五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疏解   校勘   杨倞注   补说  
描述: 以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以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公使库本(简称"台州本")、南宋孝宗年间坊刻巾箱本(简称"巾箱本")、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关中刘旦校刻巾箱本(简称"刘本")、南宋坊间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古逸丛书》影南宋淳熙年间浙北翻刻熙宁刻本(简称"浙北本")等为主要参校本,参以杨倞、刘台珙、卢文弨、郝懿行、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王先谦及日人朝川鼎、冢田虎、久保爱等诸家注文、校勘,对原文及注文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进行疏证,同时对前人观点未尽之处进行补说。
荀卿访秦与秦的统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威反文   无儒   荀卿  
描述: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荀卿访问秦国。在与昭襄王嬴稷、应侯范雎会晤时,荀卿强调儒家的作用,指出秦国的缺撼是“无儒”。他把统一天下的希望寄托于秦,为秦设计了统一天下的政治方略——“节威反文”。有研究认为,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秦国的政治传统较之荀卿的统一方略相去甚远,因而使荀卿思想遭到冷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荀子生卒年问题新证——以《盐铁论》两则记载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春申君   不食   盐铁论     齐湣王   生卒  
描述: 学界于荀子生卒年大有疑辩。综考史料,刘向曰荀子始游齐于宣王、威王时实误自《史记》错简文字(从胡适之说),威王实早于宣王而非相反,宣王、威王末年至春申君死时荀子至少113或132岁;若谓《史记》"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的"五十"是"十五"之误并从刘向所言荀子始游齐时间,则齐襄王初年荀子仅33或42岁,此与其在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不匹。据《盐铁论·论儒》齐湣王末年"孙卿适楚"的记述,荀子年50始游齐当约在齐湣王末季的公元前286年,至齐襄王末年正70余岁,至春申君死时90余岁,终生百岁上下。而《盐铁论·毁学》"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非荀子寿至李斯为丞相或遭杀戮时之证据,因为论者不知此"谓"有版本作"为"是讹字,且此"睹"本作"覩",非亲见意乃"懂得"意,其用法见同书他篇及《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此段文字不过言荀子曾因预知李斯命运而事先告诫过李斯勿食秦而已,"然而"前后事并非同时发生。如此,所有秦汉言荀史料可统一,《盐铁论》两则言荀史料也可统一,《盐铁论·毁学》言荀之讹字及学者于其之误解可得厘正。
《荀子》语词释义二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靡”   “桑落之下”   《荀子》  
描述: "积靡"见于《荀子·儒效》篇,旧注训"靡"为"顺",释为"顺其积习"。从原文语境以及荀子在人性论问题上对"积"、"顺"二词的使用来看,旧注不可从。"靡"当训为"累","积靡"即"积累",是同义连用的复合词。"桑落之下"见于《荀子·宥坐》篇,注家众说纷纭。"桑落"的语源当是《诗经·卫风·氓》所言"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指困窘的处境,"桑落之下"即困境之下。
“才子应须才子知”:金圣叹批点《西厢记》心态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厢记   文化心态   金圣叹   戏曲评点  
描述: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小说评点家,他批点的《西厢记》流播广远,为历来的戏曲批评家所推崇、珍视,乃至仿效。金圣叹戏曲评点中的地域性影响及其畸儒心态、超越动机和实用批评倾向,因为“晰毛辨发,穷幽极微”之笔,而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体现,是我们把握、了解金圣叹的心态及文化人格的重要符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