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思想史与学术史交错下的“说儒”之争——以胡适、郭沫若、钱穆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钱穆   思想史   郭沫若   学术史   “说儒”  
描述: 晚清民国以来,有关儒、儒家和儒学的起源的研究多矣。其中胡适、郭沫若、钱穆关于“说儒”的争论,在思想史与学术史交错的背景下颇有代表性。胡适的《说儒》以犹太民族复兴运动比附儒家之兴起,“说儒”之同时宣扬西学思想与治学方法。郭沫若以辩证唯物论批驳《说儒》,传播马列主义的治学方法。钱穆力图在发掘儒家起源的本来面貌,力驳胡适整理国故之态度。三人关于“说儒”之争论反映出不同学者对待儒家与外来思想之不同态度。清理三者之思想主张与治学路径,可知三人之“说儒”均有学术救国之目的,然其所以救之之道则受到思想主张之引导。“说儒”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三者的思想主张和学术研究的纷杂关系,这种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交错同时也是近代学术转型中复杂性的表现。
历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与墨学论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才子集团   冯友兰   郭沫若   侯外庐  
描述: 在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的20世纪中国,墨学大有中兴之势,抗战中后期尤其如此,冯友兰等人进一步发挥了墨子的“天命观”思想,左翼墨学则强调其平等观。作为大后方文坛祭酒的郭沫若,却对墨子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崇儒贬墨”的观点,不仅与冯友兰、钱穆等人的有所不同,也与左翼墨学大异其趣。郭沫若的观点也引起了青年左翼学者、文人的不满,如乔冠华、陈家康、胡绳等“才子集团”和胡风、舒芜等七月派文人,他们以彼时延安的整风运动为契机,试图通过批判郭沫若的墨学研究,达到反思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目的,但这一行为遭到了共产党南方局的适时制止。本文在稽考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试图还原抗战时期墨学研究的复杂面貌,并进一步探究郭沫若学术观点的历史成因,以及墨学论争的政治文化原因。
郭沫若历史文学与士文化传统 : 初论郭沫若的儒侠统一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文化   历史文学   统一观   仁道   郭沫若   吕不韦   “士”   儒家   夏完淳   历史剧  
描述: 郭沫若有政治家的热情和抱负,以及从事军政的实践,但他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文化人,这就决定了在他的人格气质和理想中,丰富地蕴涵着知识分子(用古代的称呼就是“士”)的文化内涵。他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后来接受西方哲学和文艺的影响,其传统文化的基质却始终占主导地位。 本文拟从其历史文学出发,结合其历史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我怎样写》说:“写历史剧不是写历史,这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