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佛教学者的儒佛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之辨   儒佛俱显   心性修行论  
描述: 明清时期,一些佛教学者逐渐意识到只有把握住佛教作为一种宗教而区别于儒道发展的特殊学术价值,才能在理论层面对宋明儒家的排佛论展开有力又有效的回应。这既是作为佛教徒的护教情怀使然,更是明清三教关系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因此,尽管明清时期三教会通成为时代主流,但是不论是儒家还是佛教的有识之士都清楚地认识到,儒佛分际仍是不能模糊的。明清佛教学者对历史上的三教同源说和阳儒阴释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拒斥,他们主动参与儒佛之辨,表达儒佛俱显的现实愿望。
论儒伊文化融合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儒伊文化   融合  
描述: 在全球化语境下,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应对各种文化危机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文化潜力和一致性,使得儒伊文化融合形成的文化张力再一次凸显出来。以儒伊文化的融合来寻找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学理资源,发掘、梳理和重新阐释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生命关怀、人际关爱、家庭伦理、人格操守、生态伦理等方面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不论在理论的层面还是在实践的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罗卜藏丹津事件始末: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博弈及地方社会儒法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关系模式变迁   罗卜藏丹津事件   权利博弈   儒法化  
描述: 罗卜藏丹津事件是青海历史上"社会"与"国家"之间权利博弈的典型,《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导致了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关系的模式从"弱控制—利用"转化为"强控制—渗透"关系,也为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强国家—弱社会关系模式建立,及整个青海社会的国家化、封建化、儒法化奠定了基础。
论诸葛亮形象的伟儒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化   诸葛亮形象   伟化   儒化  
描述: 诸葛亮高风亮节、忠贞不贰,为历代统治者和封建知识分子所尊崇,尤其在唐宋时期,更是笼罩了浓厚的儒家色彩,成为封建社会着力标榜的圣贤宗师。诸葛亮具有的传统美德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而特定历史背景下各阶层不同心理需要的满足和历代倡导的"宗本之心"是促使诸葛亮原始形象不断趋于伟儒倾向的重要因素。
佛教福田思想与社会慈善事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田思想   佛教   慈悲   慈善事业  
描述: 福田思想是佛教教义中极具号召力的慈善思想,是佛教实施慈善事业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异质文化,佛教在与中土儒、道伦理相融摄过程中,其福田观念中积德行善、自利利他等要素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内化于人们的价值信念中,使之成为社会道德伦理存续的重要心理根基。此种价值信念在实践上表诸于扶世助化、社会救济、生态保护等社会功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繁荣与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佛教福田思想在社会慈善领域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吐谷浑多元宗教的文化透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棺板画   都兰   吐谷浑   多元宗教  
描述: 吐谷浑立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的格局。论文对佛教在吐谷浑社会的传播,以及郭里木棺板画所见原始宗教和道教影响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吐谷浑宗教受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影响,呈现儒释道三教与原始宗教信仰并存的局面,吐谷浑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互补格局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两家   中国传统文化   渗透和影响   儒家思想   佛教文化   道家思想   道教   儒释道   宋明理学   印度佛教  
描述: 自两汉至近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所以能绵延千年,经久不衰,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在相当程度上应当归因于这一文化所具的的儒、道、释三家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内在格局.
从历史之侠到文学之侠:侠的文化面相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侠伦理   侠文化   文化之侠  
描述: 在"侠"的发展演变史上,有一个从"历史之侠"向"文学之侠"的转换。《史记》首先彰显了侠的社会作用和人格魅力,其"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伦理,与儒家的主张有所不同。文学之侠简单地说,是一种"文化之侠",它是"观念的具象"、"多元的产物"、"文化的建构"。"忠义双全"的侠格改造,是对"侠"的"人格整合"与"文化规训",是"江湖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结合,是人格向度上的"侠"与"儒"的结合,是"游侠"向"任侠"的转变。于是,"侠"便以新的面相呈现于历史与文学的交界处。
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及与兵家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军事   兵家   儒家   内容  
描述: 本文着重阐述儒家军事思想的具体内容,并针对儒家军事思想与兵家的差异,以《孙子》为例对二者进行比较。文章认为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具有非战的立场、民本的主张、礼乐的精神和完备的制度,与先秦兵家相比二者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春秋战国乱世中兵家实用主义的兴盛,也孕育了秦汉魏晋兵儒合流以后中国独特的军事文化与思想。
论《旧唐书》的是今文学观与多元化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唐书   思想   文学观  
描述: 《旧唐书》所秉持的是一种是今文学观。是,即肯定、赞美;今,即唐代。这种文学观在《旧唐书》中是从两个向度展开的。在文学发展观上,《旧唐书》认为唐代文学自有特色和优点,应该肯定并赞美。在文学价值观上,《旧唐书》认为唐代文人之德也许不足但才气才能和名气名声更大,也应该肯定并赞美。《旧唐书》还有多元化思想倾向,以儒为主,兼容释、道。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