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道论“和”之两系三义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和   天和   人和    
描述: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和”进行探讨。道家主要从宇宙论上讲“天和”、从境界论上讲“心和”,要求我们尊重、效法天道,并要求我们经过一番修养工夫达到自我性情平和的心灵境界;儒家主要从人伦世界上讲“人和”,要求以仁德观念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使之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自我性情的平和相统一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区分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其最终都是指向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崇高境界。儒、道两家论“和”所形成的两系三义的格局,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儒释融摄”视野下的宋僧“上梁文”书写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简   儒释融摄   上梁文   道璨   禅僧  
描述: 上梁文是专门应用于上梁仪式的颂赞文体,唐五代流行于敦煌建筑民俗之中,北宋前期,经过王禹偁、杨亿等人改造,趋于定型,成为一种重要的祝文祷辞,由江湖登上庙堂,撰写上梁文成为“学士之职”。现存宋人文集中保留了十篇由南宋禅僧居简、道璨所创作的上梁文,文法创作上追慕古风,引经据典,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形式上呈现个性化趋势。其中蕴含的仁孝之道,儒释二教互依互存、不可偏废的观点成为禅僧上梁文的一大特色。以上梁文为代表的南宋禅僧诗文创作,“禅味”淡薄,世俗化倾向更加明显,更多关注社会民生的细微层面。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学案》的思想史构建——兼论“宋初三先生”思想史地位的确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统论   《宋元学案》   思想史   “道学传”   “宋初三先生”  
描述: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基于一本万殊的思想史观,在《宋元学案》中突破了《宋史·道学传》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的道统思想史视域,主张废除“道学传”而统归“儒林传”,体现了和会朱、陆、浙学等各派、重视自得创见的思想立场。基于此立场,黄氏父子高度评价并确立了“宋初三先生”作为宋学开山和道学先驱的思想史地位,为之设立学案并将其置于《宋元学案》的开端。全祖望基于人品与学问兼顾的史学家立场,只以胡瑗、孙复二人作为宋学开山,并进一步拓宽了黄氏父子道(道学)、儒(儒林)合一的思想史视域,兼容并包道、儒、文(文艺)等各派人物,从而填补了宋元儒学史上的诸多空白,完备了《宋元学案》中的思想史构建,体现了去短集长的会通思想史观。
西汉社会转型与元平时期乐府演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府   元平时期   演进   西汉   社会转型  
描述: 元平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由霸王道杂用、高尚君权向纯任德教、不知所守转变;由杂霸王道术、维护皇权独尊,向任用俗儒、崇尚复古转化。受此影响,乐府采诗活动延续,对保存民间歌谣有重要作用;而郊庙表演受郊议庙议影响,郊庙歌诗创作亦显消沉;乐府活动由宣帝时期偏向维护皇权独尊和政治稳定,向偏重服务统治者的娱乐享受转化,推助了整个社会的乐舞享乐风气。此期民歌民谣多批判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汉帝国大厦将倾之际国民痛苦无依的心理状态;此期的杂言与五言歌谣在句式运用、意象使用和抒情表达模式上为后世诗歌积累了经验,在中国诗史上有重要意义。
玄帝收魔故事与《封神演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王伐纣平话》   玄天上帝   姜子牙   《封神演义》   《北游记》  
描述: 《封神演义》整体艺术构思的确立及其神魔故事的形成,除得益于《武王伐纣平话》外,最为直接的素材与灵感来源是流传于宋元明三代的玄帝收魔的故事。这一故事之所以会对《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产生重要影响,首要条件是二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契合。《封神演义》中主人公姜子牙形象的确立,哪吒、杨戬等人物形象的添加,三十六路伐西岐故事的形成,功成封神的结局及其"混合三教,以儒为本"的整体文化特征,皆与玄帝收魔故事息息相关。
早期道家“性情的形而上学”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早期道家   性情形而上学   庄子  
描述: 在当代新儒家中,唐君毅提出"性情的形而上学",牟宗三提出"道德的形而上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中国哲学精神传统作一清理。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性情"一词其实和"道德"一词是相对而共生的,反映了早期儒道两家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可以说"性情的形而上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拟从早期道家的思想来讨论道家是如何体现出"性情的形而上学"。
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脉络   秦汉时代   墨学精神   知识基础  
描述: 墨家学派在秦汉时代走向衰微 ,但是墨学精神并未灭绝。一方面 ,墨学对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仍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 ,墨学成为中国学术演变的知识基础 ,融合到其他思想系统中去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先秦诸子思想在秦汉时期的演进主要围绕四条主线 :儒、道、法、杂四家 ,墨学对这四家思想发展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并主要依附道教而流传。
宋代古音学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社会基础   古音学   研究概况   历史条件  
描述: 宋代古音学是在吴开拓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隋唐人的协音注释为它作了前期准备 ;对前儒经说的怀疑以及对《集韵》《礼部韵略》旧韵模式的不满 ,促使了宋人对古音学的研究。它的蓬勃发展 ,一是表现为研究古音的著述很多 ,二是研究古韵的学者很多 ,他们在各种著述中发表了很多古音学方面的见解。宋代古音学虽然以通转叶音说为主体 ,但宋儒之中不少人对古本音问题以及对叶音说的错误 ,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了古无叶音说的口号。本篇从古音学史的角度 ,探讨了宋代古音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社会基础 ,并讨论了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功绩及其是非问题。
论中国文化从传统儒家形态到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现代转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新文化运动   邓小平理论   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  
描述: 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表现为以儒家文化为主导 ,儒、释、道互补的格局。它以天人合一为根本思维方式 ,在世界观上强调道德本体论、在价值观上强调民本主义、在文化精神上强调和合精神。在封建社会 ,它被异化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尺度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解构 ,结束了儒家文化及其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使中国文化走上了与西方先进文化接轨的道路。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世界现、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邓小平理论全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 ,它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成熟和中国现代文化形成的标志
试论在综合文科学习内容中对宗教问题的处理(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内容   现代社会   宗教观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综合文科   宗教信仰自由   原教旨主义运动   伊斯兰教   宗教问题   宗教知识  
描述: 三、综合文科应该涉及哪些宗教内容第一,需要了解宗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体的文明统一体.隋唐以后的"中国化"的宗教,是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宗教.儒家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宗教品格,但其总体倾向又是非宗教的,因此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中,无神论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