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周必大无弟周必刚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必大   《宋元学案》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描述: 《宋元学案》卷三五《陈邹诸儒学案》列周必大、周必强、周必刚三兄弟为刘若川门人,言“周必刚”和“周必强”如下:
《宋元学案》视域下周敦颐思想的阐释与评价——以《太极图说》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宋元学案》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黄百家  
描述: 在思想史定位上,黄百家表彰了周敦颐开创性理之学的学术贡献。在周程授受上,编纂者在承认客观师承关系的同时,又认为不能夸大其在学者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周敦颐著作的评价上,黄百家依据黄宗炎的考证,批评《太极图说》中夹杂儒释道三教思想,比不上《通书》之纯粹,因此反对朱熹以来的编纂顺序而将《通书》置于思想资料之首。在《太极图说》的本体论阐释上,黄宗羲一方面继承刘宗周的心学思想,一方面又受主张元气实体论的实学思潮影响,从理气合一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周敦颐的太极说,批判了朱熹理本论的太极说阐释。在《太极图说》的修养工夫论阐释上,黄氏父子继承刘宗周的性情、理欲、动静合一论说批判了朱熹的二元论阐释。
论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太极图说》的诠释——以《宋元学案》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宋元学案》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黄百家  
描述: 在思想史定位上,黄百家表彰了周敦颐开创性理之学的学术贡献。在周程授受上,黄百家等编纂者在承认客观师承关系的同时,又认为不能夸大师承关系在学者的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对周敦颐著作的评价上,黄百家依据黄宗炎的考证,批评《太极图说》中夹杂儒、释、道三教思想,比不上《通书》之纯粹,反对朱熹以来的编纂顺序,将《通书》置于思想资料之首。在《太极图说》的本体论阐释上,黄宗羲一方面继承了刘宗周的心学思想,一方面又受到主张元气实体论的实学思潮影响,从理气合一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周敦颐的太极说,批判了朱熹理本论的太极说阐释。在《太极图说》的修养功夫论阐释上,黄氏父子继承刘宗周的性情、理欲、动静合一论说,批判了朱熹的二元论阐释。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学案》的思想史构建——兼论“宋初三先生”思想史地位的确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统论   《宋元学案》   思想史   “道学传”   “宋初三先生”  
描述: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基于一本万殊的思想史观,在《宋元学案》中突破了《宋史·道学传》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的道统思想史视域,主张废除“道学传”而统归“儒林传”,体现了和会朱、陆、浙学等各派、重视自得创见的思想立场。基于此立场,黄氏父子高度评价并确立了“宋初三先生”作为宋学开山和道学先驱的思想史地位,为之设立学案并将其置于《宋元学案》的开端。全祖望基于人品与学问兼顾的史学家立场,只以胡瑗、孙复二人作为宋学开山,并进一步拓宽了黄氏父子道(道学)、儒(儒林)合一的思想史视域,兼容并包道、儒、文(文艺)等各派人物,从而填补了宋元儒学史上的诸多空白,完备了《宋元学案》中的思想史构建,体现了去短集长的会通思想史观。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儒学史的建构——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宋元学案》   道统论   宋初三先生   全祖望  
描述: 在思想史的视野上,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基于其一本万殊的思想史观,突破了《宋史·道学传》以程朱理学为道统的狭窄思想史体系,主张废除“道学传”而统归“儒林传”。在《宋元学案》中体现为兼采朱陆各派、重视自得创见的思想立场。基于此立场,黄氏父子高度评价了宋初三先生的学术贡献,为之单独设立学案并将其置于《宋元学案》的开端,从而确立了三先生作为道学先驱和宋学创始人的思想史地位。全祖望则基于其人品与学问并重的史学家立场,只以胡瑗、孙复二人为宋学开山,进而在黄氏父子的道(道学传)、儒(儒林传)合一的思想史观基础上,提出了道、儒、文(文艺传)合一的思想史观,体现了去短集长的会通思想。
阐发性命道德之精微——论《宋元学案》对周敦颐《通书》的诠释与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宋元学案》   《通书》   周敦颐   “四德”  
描述: 在天人关系上,周敦颐以“诚”贯通性命与道德,以“四德”说规定了天道与人性的继承关系,黄百家进而依据刘宗周的“四德”说贯通了天道与人道之性情。在工夫论上,黄百家继承心学的“研几”说解释周敦颐的“几善恶”说,以慎独说解释慎动说,以理欲合一解释“无欲”说。在人性论上,黄百家认为周敦颐的人性论中包含有天命之性(诚、中)与气质之性(刚柔善恶)的区分。在境界论上,黄百家认为周敦颐追求的“孔颜乐处”是在效法天道的过程中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境界。在政治论上,黄百家阐发了周敦颐效法自然的“顺化”观和“礼先乐后”说。在思想定位上,黄百家从思想宗旨出发论述了儒释之辨,指出周敦颐的思想旨趣及其事业与佛教不同。
近世儒学史的新图景——新发现的两部《理学录》及其价值
作者: 李卓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宋元学案》   姜希辙   《明儒学案》   《理学录》   宋元明儒学史  
描述: 较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新文献的发掘和研究相对沉寂。彭国翔先生对两部《理学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亮点,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宋、元、明儒学思想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尝试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出“带着问题意识广泛搜寻和大量阅读相关古籍,才是发现新材料的根本”。
宋代湖湘学派的发展脉络及思想阐释——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胡宏   《宋元学案》   胡安国   湖湘学派   胡寅  
描述: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和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基于儒佛的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黄宗羲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三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从《宋元学案》看宋代湖湘学派的发展及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胡宏   《宋元学案》   胡安国   湖湘学派   胡寅  
描述: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三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胡宏《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宋元学案》视域下湖湘学派的源流及其诠释——以胡安国、胡寅、胡宏、张栻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胡宏   《宋元学案》   胡安国   湖湘学派   胡寅  
描述: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3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