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不见用于春秋诸国新论
作者: 左金众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从政失败  
描述: 春秋时期,孔子在政治上没有得到诸侯国的重用。究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孔子的政治主张具有革新性,深深地触动了春秋诸侯国卿、大夫等执政者的既定利益;另一方面,孔子及其弟子组成的强大"软实力"集团,深为诸侯王和卿、大夫们所顾忌,从而使得孔子屡屡得不到诸侯国的重用。
《丁祭弹文》的传播演变及被小说化用的内涵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事流变   文体   文化   《丁祭弹文》  
描述: 《丁祭弹文》是明代弘治巳未侍郎刘清的原创笑话,被明代进士都穆列入《滁州志·刘清传》,明代钟惺《谐丛》改为《饿鬼》,明代嘉靖刻本笑话集《解愠编·儒箴》改为《秀才抢胙》,万历以后的《华筵趣乐谈笑酒令》改题为《不重廉耻》。类似饿鬼的无节制欲望狂求在《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谐铎》等小说中被重新聚焦、演绎。从《丁祭弹文》这则笑话的传播演变,可以看出明清专制官场体制下权力与欲望的关系,更从精神层次揭露了专制体制下权力膨胀与人性的异化和蜕变,对今天社会权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有启发意义。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格义策略的伦理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义   陌生化   翻译伦理   辜鸿铭   儒经英译  
描述: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取陌生化策略,同时兼顾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遵守存异优先、兼顾规范的翻译伦理。
江户时期儒学家日尾荆山《管仲非仁者辨》之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与非仁   孔子   日尾荊山   《管仲非仁者辨》  
描述: 一般认为"管子之为仁,至孔子论而论定矣",而日本江户时期的日尾荊山著《管仲非仁者辨》,对管仲所作所为是仁非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误以为孔子许管仲以仁""谓孔子许管仲以仁,则非盲则聋""余以为非仁者,持论固然"等独特的观点,意在让人们知道: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以功代过,从而避免"不问心术之邪正,直以功为仁"的错误思想,其思想与日本江户时期哲学家中认为管仲为大仁大义之派形成了鲜明对照。
宋代湖湘学派的发展脉络及思想阐释——以《宋元学案》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胡宏   《宋元学案》   胡安国   湖湘学派   胡寅  
描述: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和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基于儒佛的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黄宗羲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三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先秦儒、道养生思想的比较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道家   先秦   养生思想   儒家  
描述: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修养道德、节制嗜欲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不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则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重在顺应自然;儒家养生偏动,道家偏静;儒家养生主张怡养情志,道家主张保精守气.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会通与格义:辜鸿铭儒经英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义   翻译生态环境   会通  
描述: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辜鸿铭会通中西文化并推崇儒家文化,适应了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其选择的格义策略也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应成为典籍外译的一个原则。
古代官德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廉洁从政   修身正己   为政以德   官德建设   古代官德  
描述: 官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古代成熟的官德系统于今天而言具有典范性质的借鉴意义。轴心时代,儒、法、道、墨诸派理论各异,甚至严重对立,但是在官德方面却统一向儒家思想无限趋同,不再纷争,形成了一个层级递进的古代官德体系:有纲、有目、有路径——"为政以德"为纲,"廉洁从政"为目,"修身正己"为路径。
元代“耆宿”郑元祐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儒   道德   文章   耆宿   郑元祐   生平  
描述: 郑元祐学问“淹贯而博洽”,行为“纯诚而笃实”,见识“高明而正大”,文章“雄深而雅健”,书法“严劲而端丽”。作为元代中后期的“耆宿”“硕儒”,他堪称“一代之伟人”“天地之全人”,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
袁宏道与《庄子》关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袁宏道   接受美学  
描述: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