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元学案》视域下周敦颐思想的阐释与评价——以《太极图说》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宋元学案》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黄百家  
描述: 在思想史定位上,黄百家表彰了周敦颐开创性理之学的学术贡献。在周程授受上,编纂者在承认客观师承关系的同时,又认为不能夸大其在学者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周敦颐著作的评价上,黄百家依据黄宗炎的考证,批评《太极图说》中夹杂儒释道三教思想,比不上《通书》之纯粹,因此反对朱熹以来的编纂顺序而将《通书》置于思想资料之首。在《太极图说》的本体论阐释上,黄宗羲一方面继承刘宗周的心学思想,一方面又受主张元气实体论的实学思潮影响,从理气合一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周敦颐的太极说,批判了朱熹理本论的太极说阐释。在《太极图说》的修养工夫论阐释上,黄氏父子继承刘宗周的性情、理欲、动静合一论说批判了朱熹的二元论阐释。
论乐园《野望》八首之赤子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园诗稿》   《野望》   严如熤   赤子情怀  
描述: 严如熤《苏亭集》里有一组《野望》诗,组诗创作于乾隆五十年湖南大旱期间。这些诗歌或对旱灾的实况展开描写,抒发对灾民的同情,对苍天的扣问,或对民众不知蓄积加以批评,或怀念历史上"便宜"的循吏,暗示对时任官吏的不满,或抒发身为一介寒儒无力挽救饥民于灾难之中的无奈,而这些均是严如熤赤子情怀的真情流露。
汉代后妃面貌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面貌   后妃  
描述: 后妃制度是绵延我国古代社会数千年的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历史产物。汉代后妃是古代后妃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从出身来看,西汉后妃出身下层者较多,东汉后妃则大多出自豪门。西汉册封皇后以帝王宠爱与生育皇子为主,东汉则以德为先。两汉后妃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西汉后妃以雅善歌舞为主,东汉后妃以熟读儒经为长。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杰出的政治才干,两汉后妃成为中国历史上后妃参政的代表性群体。与后世相比,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秦汉三国时期的“祭酒”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号   祭酒   秦汉三国   官职  
描述: "祭酒"在秦汉时期作为礼仪长期存在,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又以尊号的形式使用。王莽改制崇儒尚师,设九"祭酒"。"祭酒"随之成为王莽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设置。王莽"祭酒"官职的设立对东汉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东汉"祭酒"作为官职后缀涉及军政多个方面,既可是朝廷官职,也可为三公府吏。三国时代在东汉官制基础上,又设置了多个军职和行政"祭酒"。从先秦到三国时代"祭酒"从尊号转变为实际的官职,范围和职能也有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官职体系。
论王维的仕隐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仕隐精神   王维   皈依  
描述: 王维是八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期的第一代盛唐诗人,也是这一时期京城诗人群的核心人物,开元、天宝时期最有名望的诗人。然而后来,他却一变积极用世为高蹈遗世,从群体走向自我,以回归的方式完成了心灵的安顿和救赎。本文力图跳出常人多从山水技巧和儒释情怀来研究王维的阈限,而以其身在仕途却心在田园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取向为出发点,来探索这位封建士大夫的仕隐精神及其实质。
从《卧虎藏龙》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看中国电影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古典美学   《卧虎藏龙》  
描述: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文化内涵   中国  
描述: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其兴起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与儒、道思想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国山水画中凝聚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充分体现出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和深邃文化内涵。
论中国画核心思想的艺术生态特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思想   艺术生态   对立统一   中国画  
描述: 中国画的思想核心是儒、道的对立统一,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不同艺术观的理解和认知上.如何在当代社会语境中赋予其时代意义并不失民族性、本体性,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载体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