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刍议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善”:兼谈中国古典美学中真、善、美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善美关系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善"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之精髓,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之中,在中国美学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本文将试图从儒、佛、道三家美学思想中挖掘"善"的美学意义,兼谈"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
浅析儒道释互融的审美复调对生活美学的启迪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美学   人生态度   儒道释互补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儒道释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互补互融的审美复调,儒家之"中和"道家之"逍遥"以及禅宗之"体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交融构成了中国古代原初审美价值,审美精神和审美境界。阐发外儒内道的人生态度,内省皈依与超越的禅理精神,儒道释精神核心的统一构成了具有民族气质的独特审美趣味,对当今现代人生活美学具有一定的启迪。与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所倡导的"人要诗意地栖居"不谋而合。
意境之根与意境之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论   中国古典美学   音乐与艺术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基点是先秦哲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概念,"意境"的哲学基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学术观点:其一,意境源于老庄哲学,该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美学思想渊源的整体考察而得出的;其二,美学"意境"说深受禅宗佛学的影响,认为意境之"境"就是禅宗心学中的"禅境";其三,美学"意境"源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该观点强调艺术"意境"是一种基于儒家诗学之上的,融入道家之"超然物外"之境并深受佛教"静穆体悟观照生命"之"妙境"。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意境包含着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融合互渗状态,意境生于意象,而缘于情思。意境作为艺术审美理想,要获得自身质的规定性,必须回到意境的创造中去。创造才是艺术意境实现的现实环节与中心论点。
从《卧虎藏龙》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看中国电影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古典美学   《卧虎藏龙》  
描述: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道儒佛与真善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   《庄子》   “大”   儒家学派   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   儒佛   孔子   真善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道家主真 ,其全部文化思想是以追寻道、体悟真为最高宗旨 ,其学说更接近于哲学。儒家主善 ,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底是伦理学的问题 ,美与真都附丽于善 ,是善的体现。佛家主美 ,追寻的是一种纯粹、深远的理想美 ,真即是世界本身 ,善则是上升到美的境界的手段与过程。道儒佛各自体现为真善美的本质特征 ,完善或完美地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结构的重新认识和把握 ,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文与质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儒、道、墨三家文质观综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现实功利   道家   墨子   文饰   文与质   老子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儒家   文质观  
描述: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质对举始于儒家又不限于儒家。除孔子最早提出“文质彬彬”这一经典性命题即儒家的文质论外,还存在以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的非儒家文质论,与儒家相抗衡。质是实体,文是附丽其上的文饰。儒、道、墨对同一实体却各有侧重,儒家强调社会伦理本体,主张质实与文饰高度统一;道家高扬了宇宙自然本体,力主质素而摈弃文饰;墨家执着于现实功利本体,坚决以质用否定文饰。在文质的内涵界定和关系把握上,儒、道、墨三家最集中和鲜明地体现了其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三家文质观有冲突又有和谐。道家以质反文,但真正否定的是人工雕饰之美,它从另一方面提倡质朴自然的“大美”。墨家则彻底反美。这样,表面上道、墨一起与儒家相对立,而实质上,却是儒家居间中和,以伦理调停了审美与功利的内在矛盾。这样,在先秦形成文质这对具有高度文化浓缩性的范畴结构。
传承华夏美学传统中的对立统一美学范畴
作者: 暂无 来源: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系   盆景艺术   一阴一阳   审美意识   历史进程   美学传统   中国古典美学   思维形式   中国思想史   浪涌  
描述: 各个民族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审美尺度,去创造和衡量自己的艺术品。中国艺术如长河浪涌,波澜壮阔,融汇了中国思想史中的无数精华,在儒、道、释三大哲学流派的交叉、融合影响之中,而形成的中国古典美学,滋润着中国艺术体系的建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是由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所决定的,自成体系,与西方美学体系迥然不同,是一种纯东方思维形式的存在。例如一和二,在古代的中国人看来,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概念、奇数或偶数,并且可以从哲学、美学中找出对立统一的规律。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从一
言意之辩的逻辑生成与“辩难”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汉魏六朝时期   中国文化   逻辑   《墨子》   《周易》   言意之辩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言意之辩的概念虽由汤用彤先生于1942年首先提出来,但言意之辩的论争却肇端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期,始于先秦《周易》、《墨子》与《庄子》,鼎盛于汉魏六朝时期,嗣后宋明理学仍受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言意之辩开启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对话,是儒、道、释三家学说赖以完善与融合的奠基之石。那么这个哲学命题是如何生成的呢?
中国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观念 大生命观的美学——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地万物   美学价值   大生命观   生命精神   中国艺术   天地之心   传统文化观念   天人一体   中国古典美学  
描述: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植根于深厚的文化渊源 ,体现出典型的传统文化观念。从哲学角度看 ,儒、释、道、易、玄固然各异 ,但其根本的文化观念则可归结为天人合一。由此在文艺中表现为 :主张效法天地之道 ,吸取生动形象传达宇宙造物的生命精神 ,以仁心感动天地 ,建立物我一体的审美境界。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认为 ,传统文化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贯穿始终 ,构成其最根本的精神实质。本期编发的这三篇论文 ,或综论 ,或专论 ,都是从这一角度着眼 ,希望有助于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学修养   古代文化   初中   “无为而治”   语文教师   中国古典美学   现代语文  
描述: 美学上有“意境”一说,语文教学亦有“意境”。现代语文传承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而“意境”则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概念.它浓缩了儒、道、佛三家的精萃,并超越了文化艺术的范畴,其广度和深度升华到了整个人生。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天人合一”,无一不在诠释着一种人生的态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