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作者: 王辰雨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比较   孔子   文质观  
描述: 荀子的文质观与孔子的文质观相比,有相同之处,如二者提及的"文"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二者都注意到了"文"与"质"的辩证关系。同时,他们的文质观又有所不同,荀子的文质观是在孔子的文质观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孔子诗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杨阁芯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学思想   中庸   孔子   兴观群怨   文质观  
描述: 诗歌在世界各民族文化源头上居于重要地位,中国诗歌由宗教信仰转变为人文理性思考的方向,孔子在中国诗学史上第一个对“诗”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以及长远的诗学价值。他是其所处时代的集大成者,又为后世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论诗主要是诗的内容和诗的价值两方面来谈,认为诗学是以修养为用、从政为用、知人论世的一个印证,以及对诗进行道德化的要求。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能够“克己复礼”。然而恢复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孔子认为只有依靠重塑“礼乐”来实现,因此孔子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周朝的礼乐文化,
试论韩非子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功用   功利主义   韩非子   文质观  
描述: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处在"争于气力"的时代,他强调耕、战、法,要求美与艺术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服务,形成与儒、道两家大异其趣的功利主义美学思想;他以"功用"作为衡量美的价值标准,反对智巧,菲薄技艺,重质轻文,表现出否定美与艺术的倾向;他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褊狭的,但在反对美与艺术脱离生活、矫正形式主义文风等方面曾发挥过作用,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
文与质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儒、道、墨三家文质观综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现实功利   道家   墨子   文饰   文与质   老子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儒家   文质观  
描述: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质对举始于儒家又不限于儒家。除孔子最早提出“文质彬彬”这一经典性命题即儒家的文质论外,还存在以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的非儒家文质论,与儒家相抗衡。质是实体,文是附丽其上的文饰。儒、道、墨对同一实体却各有侧重,儒家强调社会伦理本体,主张质实与文饰高度统一;道家高扬了宇宙自然本体,力主质素而摈弃文饰;墨家执着于现实功利本体,坚决以质用否定文饰。在文质的内涵界定和关系把握上,儒、道、墨三家最集中和鲜明地体现了其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三家文质观有冲突又有和谐。道家以质反文,但真正否定的是人工雕饰之美,它从另一方面提倡质朴自然的“大美”。墨家则彻底反美。这样,表面上道、墨一起与儒家相对立,而实质上,却是儒家居间中和,以伦理调停了审美与功利的内在矛盾。这样,在先秦形成文质这对具有高度文化浓缩性的范畴结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