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先秦儒家中和文艺观及其诗学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和   文与质   礼乐   诗学张力  
描述: 在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先秦儒家继承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并加以损益,提出了复礼的社会价值理想。与此同时,儒家中和的思想观念开始以文化审美的形式被确立,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艺术美学的重要原则。由此围绕着中和观所形成的文艺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古代诗学发展进程中的强大张力。
孔子人格思想的文艺学阐释——从礼乐与仁的辩证关系看孔子文艺思想
作者: 张振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与质   情与志   理想人格   礼乐与仁   美与善  
描述: 孔子的文艺思想通过其对理想人格的思考体现出来,而理想人格又在礼乐和仁的辩证关系中被规定。外在的礼乐文化与内在的心灵相互支撑,礼乐是为人而作,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净化人的心灵,外在地规定人格;而仁作为心灵的本质规定又是礼乐的内在依据,礼乐的本质是由心灵的本质决定的。理想人格在礼乐与仁的交互关系中得到规定,体现为文与质、美与善、情与志的和谐统一。文艺作为人独特的文化创造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这一本质特性。一、礼乐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规定孔子的理想人格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概念,而是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理性精神、感性情
文与质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儒、道、墨三家文质观综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现实功利   道家   墨子   文饰   文与质   老子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儒家   文质观  
描述: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质对举始于儒家又不限于儒家。除孔子最早提出“文质彬彬”这一经典性命题即儒家的文质论外,还存在以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的非儒家文质论,与儒家相抗衡。质是实体,文是附丽其上的文饰。儒、道、墨对同一实体却各有侧重,儒家强调社会伦理本体,主张质实与文饰高度统一;道家高扬了宇宙自然本体,力主质素而摈弃文饰;墨家执着于现实功利本体,坚决以质用否定文饰。在文质的内涵界定和关系把握上,儒、道、墨三家最集中和鲜明地体现了其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三家文质观有冲突又有和谐。道家以质反文,但真正否定的是人工雕饰之美,它从另一方面提倡质朴自然的“大美”。墨家则彻底反美。这样,表面上道、墨一起与儒家相对立,而实质上,却是儒家居间中和,以伦理调停了审美与功利的内在矛盾。这样,在先秦形成文质这对具有高度文化浓缩性的范畴结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