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明朝儒学在朝鲜的传播
作者: 刘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社会   朝鲜   明朝   儒学  
描述: 明代,李氏朝鲜在寻求明朝政治军事庇护的同时,也被明朝文化所吸引,因此积极保持与中国相互尊重的外交关系,而明朝为了国内统治的稳定,以广施仁义的胸怀对待朝鲜这样地域偏远的小国。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明代中朝外交关系变得尤为密切。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历时久远,在古朝鲜、三国时代、百济、统一新罗、高丽王朝等时期儒学源源不断的传入朝鲜。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书籍交流、人员往来以及科举体制的学习与模仿。明代,李氏朝鲜倡导儒家礼治主义的治国原则。在地方,大兴以乡校为主的学校教育;利用私人书院传播和发展儒学;模仿宋代乡约制度,
《大同书》与传统儒家之关系——兼论康有为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作者: 李喆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社会   《大同书》   传统儒家   儒学  
描述: 《大同书》是康有为系统阐述其大同思想的著作,全书从康有为“入世界观众苦”出发,描述了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进至升平世最后进入太平世的过程。康有为在书中推演大同学的一些原则都有着很深的传统儒家思想的背景,同时书中对于大同社会形态的描述又背离了以儒家原则构建起的现实社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同书》及相关材料的研究来梳理《大同书》与传统儒家的关系,探讨社会转型期学术传承的一些特点,给出康有为在整个儒学体系中的定位和意义。 《大同书》在其思想基础上体现出了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改造,其中包括:吸收了传统儒学中的“仁爱”
文景之治与儒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政治   儒家社会   《新语》   文景之治   无为而治  
描述: 从学术思想性质上将文景之治概括和指称为道家政治、黄老政治、老子政治,是自清末夏曾佑首倡以来至今流行的一个观点,但它是一个见道不见儒的有漏之见,漏掉了指导思想、政治礼乐制度和社会领域的基本事实和儒学存在,因此不能成立。由对春秋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实况和实义省察,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的上层政治变动中,儒家伦理观念依然通行于上下各个人之间,认证儒家伦理社会是其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地基和底子。秦帝国的历史变动及其焚书坑儒并没有颠覆社会的伦常文化结构,没有试图重新改造与铲除这个儒家社会地基,儒家社会依然价值地存在着。汉兴,吏民皆案堵如故,儒家社会继续存在。刘邦称善陆贾《新语》,奠定汉初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儒家率先成为指导思想。"无为而治"是儒道共法,是整个汉初政治的统治模式,这个模式是儒道两家共同参与创造的。以"无为而治"为政治模式的文景之治是在刘邦、陆贾奠定的儒家文治思想基础上,在儒家伦理的地基上,在儒家设计的汉廷礼乐制度和以《经》博士为主体的学官教化系统中运行、实施和实现的。文景之治的政治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儒道双席位制。黄老之学的首席政治代表、关键和领袖人物窦太后的政治权威,保障着文景之治政治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就此人事而言,文景之治是道儒并治。但就"无为而治"实施的《诗》《书》经艺仁义内容,就文景之治与儒家思想的全面关系综合而言,则当说儒道并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