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郭沫若“五四”时期尊孔崇儒的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沫若   反孔非儒   尊孔崇儒   新文化派  
描述: 郭沫若与孔子、儒家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一个重要却又歧见迭出的话题。文章在重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相关论述后认为,郭沫若的“尊孔”,尊的是孔子这个人,而非历代儒家粉饰之后的神,更不是被当作敲门砖的孔圣人;郭沫若的“崇儒”,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而非历代注疏建构起来的其他儒家。其独特的“尊孔崇儒”所体现出的重估一切价值的精神,与新文化阵营其他知识分子在“反孔非儒”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正相吻合而非相互抵牾,故而二者是“殊途”而“同归”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驳“反孔非儒”说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新文化运动   礼教   反孔非儒   孔教  
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