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汉代中前期的政治结构与“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结构   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   政治意义  
描述: 汉初到汉代中期政治结构的变迁,为汉代中期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制为内核而缘饰以儒术.它既从思想上强调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又从行政运作上兼顾依法行政原则.这一国策实施的结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畅、统治思想得以理顺.
儒学复兴对西汉社会及政治的积极意义
作者: 方铭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西汉社会   西汉盛世   儒学复兴   经学   政治意义  
描述: 汉朝始建,百业凋敝,至孝惠帝、吕太后,经济开始恢复,而汉文帝喜行节俭,思安百姓,听从贾谊之言,令民趋本背末,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本文介绍了西汉盛世与儒学的复兴,浅谈了董仲舒及其学说的本意,阐述了经学对从政儒生的影响。
从王叔文派的改革看韩柳之争的政治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革新   郡县制   分封制   王鸣盛   秦始皇   大地主阶级   政治思想   政治意义   藩镇   儒家  
描述: 唐朝中期,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一部分官员,在顺宗李诵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发动了一次旨在褫夺宦官兵权和裁抑藩镇势力的政治改革运动。由于它触犯了宦官、藩镇和大官僚贵族的根本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拚命抵抗。在革、保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新政的推行仅仅一百四十六天就匆匆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历史上叫做“二王八司马”事件。改革失败了,但斗争并没有完结。中唐以来的一切顽固保守势力,从与柳宗元、刘禹锡“交情很深”的韩愈起,一直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大刽子手曾国藩,都无不大骂王叔文派,什么“群小用事”(韩愈:《顺宗实录》)、“小人乘时窃国柄”(韩愈:《韩昌黎全集·永贞行》),什么“小人之无忌惮者”(苏轼:《报江季功书》),什么“王伾、王叔文……为一时奸回”(曾国藩:转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顺宗实录》补注)等等,俯拾皆是。一场“意欲内抑宦官,外制方镇”(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四》)的政治革新,在尊儒反法派的笔下,竟成了“朋党”“窃国”的“卑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