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文化学审视——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学审视   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从源头上讲是一个多元复杂体系。"独尊儒术"实现了儒学的正统化(官学化)、经学化、社会化,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其思想内容和自身特性分不开。儒家所宣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等具有普适的价值。儒学具有人文性、伦理性、理智性、入世性、实用性、包容性等特性。近代西学东渐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生断裂和式微。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是一次文化重建运动,使中国文化迎来了发展和复兴的春天。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应"以儒为主,多元融合",应当确立文化本体、文化主体、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豪的强烈意识和精神,担当起文化自强、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
汉武帝集权之路:从“独尊儒术”到“霸王道杂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  
描述: 虽然学术界对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尚有争论,但却认同汉武帝尊儒之事实,武帝尊儒的动机,是为了夺取军政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虽然由于窦太后的反击而失败,但为其后的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大权在握的汉武帝并未实施"独尊儒术"之策,而是采取"霸王道杂之"之术以加强中央集权。其实,尊儒也好、"霸王道杂之"也罢,其目的都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贤良对策   独尊儒术  
描述: 近年来,孙景坛教授的“新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引起传媒关注。但事实上,这种所谓新说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尤其想当然认为《董仲舒传》乃班固作伪,而且在许多史实、史料的解读上都存在严重疏漏或“硬伤”,其结论根本不能成立。
秦汉时期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知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思想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描述: 随着秦汉王朝的相继建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发展时期。儒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思想,其中董仲舒的社会思想影响了汉室王朝,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探析儒学家董仲舒的社会思想和汉室王朝的社会治理机制。
儒学十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孔孟之道   独尊儒术  
描述: 20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是错误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近年来的有些提法,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在"儒学热"的当下,正确认识孔子是相当必要的,孔孟之道未必是中国文化的"规矩准绳",而儒者中亦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中国历代帝王从未真正"独尊儒术",历代的法家人物亦多以儒学为招牌,篡权夺位者亦多以儒学粉饰,凡此种种,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上的儒学和儒者,实事求是地直面"中国需要儒学吗"等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描述: 始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拉开儒学作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这一历史地位的序幕,更是儒家精神向由重道德理性向重工具理性的转变以顺应当时中国政治大一统需求的产物。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们改变以孔孟为代表的原有“儒学”,吸纳了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家思想在内的宗天神学,正是儒家积极以自己的思想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自觉表现,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权和君权的需要、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
儒学与政权之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再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研究生法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政治大一统   独尊儒术  
描述: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开启了西汉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进程,使儒学作为帝国的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权紧密结合。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源起和推进,应从两个方面——政治背景和理论准备展开分析。汉武帝在与封建分权斗争的基础上对中央集权专制体制即政治大一统的强化,是"独尊儒术"文化政策产生的政治条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体系,从"天意"和"天道"的高度论证了王权的合法性和等级秩序的绝对性,为"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做好了理论准备。在政治需求与理论支撑的作用下,产生的以尊儒为特征的文化政策,被证明仅仅是对儒学作功能主义而非信仰的解读,这导致了儒学与政权之间不可避免的张力。
汉代中前期的政治结构与“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结构   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   政治意义  
描述: 汉初到汉代中期政治结构的变迁,为汉代中期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制为内核而缘饰以儒术.它既从思想上强调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又从行政运作上兼顾依法行政原则.这一国策实施的结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畅、统治思想得以理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罢黜百家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描述: 中国思想、哲学与文化史的众多论著皆谓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武帝即将其奉为统治思想.历代沿袭其说,已成定论.通过对汉武帝用人、崇儒的终始加以考察,发现汉武帝时期是儒、法、道并用.儒家定于一尊有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罢黜百家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描述: 中国思想、哲学与文化史的众多论著皆谓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武帝即将其奉为统治思想。历代沿袭其说,已成定论。通过对汉武帝用人、崇儒的终始加以考察,发现汉武帝时期是儒、法、道并用。儒家定于一尊有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