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学十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孔孟之道   独尊儒术  
描述: 20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是错误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近年来的有些提法,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在"儒学热"的当下,正确认识孔子是相当必要的,孔孟之道未必是中国文化的"规矩准绳",而儒者中亦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中国历代帝王从未真正"独尊儒术",历代的法家人物亦多以儒学为招牌,篡权夺位者亦多以儒学粉饰,凡此种种,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上的儒学和儒者,实事求是地直面"中国需要儒学吗"等问题。
尊儒与骗肚皮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中庸   汉武帝   大学   鲁迅   孔夫子   毛泽东   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   儒家经典  
描述: 帝王尊儒吗 儒家的祖师孔夫子,是历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捧起来的。也因此,鲁迅称之为“权势者们的圣人”。史书上清楚写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果真尊奉儒家吗?其实,不过是把儒家那套说教拿来做统治术、驭民之术罢了。 启功说得好,“拿所谓孔子的书来教育人民”,“‘经’是拿来叫老百姓念的,他自己不信这套”。那皇帝信什么呢?信巫术,信木士,热衷于求仙、封禅,只想长生不死、万寿无疆,永远称孤道寡、作威作福。 各朝帝王,大抵如此。不过秦皇汉武,因其声名赫赫,广为人知。他们皆大搞巫术,求仙,拜神,吃药,炼丹,此类事史不绝书。儒家理论,在他们眼里,不过是鲁迅所说的“敲门砖”而已。 为什么君临天下的人主,要尊儒家学说为经,来教育人民呢? 盖因儒家倡导“三纲五常”、维护纲常名教也。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所谓“以忠孝治天下”。 《论语·学而篇第一》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有子目:“其为人也孝弗,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尊儒不必祭孔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力量   儒家思想   信仰   孔子   祭孔   独尊儒术   潜意识   儒学   几点看法   五四运动  
描述: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没弄明白一个简单的区别:一种学说有价值甚至很伟大,是否意味着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将其定为一尊,并强迫国民信奉之.话说到这个份上,当然就不言自明了.宪法第36条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隐含着政教分离的原则,国家不得帮助任何宗教或门派"发扬光大".但是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在其北门外立孔子像,引起了不少争议;近日又有一些学者发表"联合声明:关于立孔子像的几点看法",惹来了更大争议,这些都表明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千古奇儒董仲舒(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企业观察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宪政主义   士大夫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专制   法家   官吏   儒家  
描述: 董仲舒确实要求"罢黜百家",但百家既已自然消亡,当然影响较大的也就是官吏中的法家观念和黄老观念。因此,董仲舒要求罢黜百家,其实就是要求从皇帝和官吏的思想中清除这两种专制的意识形态。
浅谈《春秋繁露》中的伦理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五常   伦理观   天人三策   论述   董仲舒   思想体系   秋繁   独尊儒术   阴阳五行说   天人感应  
描述: 秦、汉两代都是大一统的帝国,"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的主旋律."[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董仲舒,提出以"六经"为行为准则,高举"崇儒更化"的旗帜,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对于魏晋文学发展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变化表现   思想观念   生命价值   古诗十九首   文学创作   独尊儒术   伦理道德   古代中国   魏晋  
描述: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古代中国,个人的志向若不能和集体的、国家的、伦理道德的价值观相统一,那就成了异端,算不上什么"志"。所以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到了汉末《古诗十九首》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动乱,儒学的松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变化表现在《古诗十九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言集体、家国之志,不谈奋斗理想,不谈孔子的大同世界而只关心个人,面对死亡的恐惧而被迫采取的种种行动,不是什么理想的体现和对真理的追求,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
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
作者: 林苏闽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武帝   儒家思想   儒学史   君民关系   冯友兰   孟子思想   春秋繁露   人格性   王道通   《公羊传》   《春秋繁露》   孔子思想   人副天数   天命观   董仲舒   历史进程   独尊儒术   奉天法古   人性论   儒家传统  
描述: 儒学在西汉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后世学者对这一转折的理解、评价不一。董仲舒是这一转折的关键人物。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董氏①的哲学来更准确地认识这一转折,将其解释为儒学针对自身在早期过高期待人性的倾向的一种自我调整。本文的引言通过回顾前人对董仲舒哲学的研究,认为人们对董氏推动儒学发生的转折的认识有所不足。针对前人过于强调董氏的“天”的人格性、先验性,提出“天”不需要经过人格化、先验化的中介也能成为价值基础。不预设“天”的人格性、先验性是解读董仲舒哲学的切入点。第一章概述董仲舒所面对的人性过度扩张问题。通过考证董氏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