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西汉时期官吏形态的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汉   法治   官吏   儒家  
描述: 受先秦法制思想发展的影响,西汉初期仍遵行法治原则.然而秦王朝的短祚促使西汉时人反思其教训,加上儒家势力逐渐抬头并成为意识形态的正统,汉王朝开始实行儒家的教化政策并对官吏进行了儒家化的角色塑造.但法制仍是西汉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官吏必须掌握必要的行政技能,因而西汉的官吏最终呈现出儒表法里的形态.
韩非论官吏与法的关系探析:兼与儒、道、墨、前期法家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非   官吏  
描述: 韩 非对官吏与法的 关系,态度十分 明确,主张官吏绝 对遵守现实君 主法,并系统 地提出了一整套 君主以法治吏的 思想,即君主对 官吏进行法、术、势 全方位的治理 ,使官吏不敢 违法,不得不守法并
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吏理论和《资治通鉴》的总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事管理   中国   官吏   先秦时期   政治思想史  
描述: 本文从先秦儒、法、墨诸家均重视治吏及其治更理论的异同,谈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结合史实记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的治吏理论,尤其是儒家的治吏理论和实践。
千古奇儒董仲舒(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企业观察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宪政主义   士大夫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专制   法家   官吏   儒家  
描述: 董仲舒确实要求"罢黜百家",但百家既已自然消亡,当然影响较大的也就是官吏中的法家观念和黄老观念。因此,董仲舒要求罢黜百家,其实就是要求从皇帝和官吏的思想中清除这两种专制的意识形态。
帝王学纵横谈-帝王绝学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3)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亲繁殖   举荐人才   汉武帝   人才退化   匈奴   刘彻   制度   官吏   兴办学校   公元前  
描述: (接上期)汉初用人重资历,朝中大臣多为功臣担任,他们还可保举子弟,导致近亲繁殖,人才退化。武帝除兴办学校,唯儒是用外,同时下过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举孝(子)察廉(吏),成为各级官吏必做的举荐人才制度。
世上谁人是你师?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选刊 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反教育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孔子   德育功能   以吏为师   人才   教材   官吏  
描述: 了!你们老老实实听着:你们要想成为有出息的人,就只能跟着官吏的屁股后面学样!学什么?无非是学两条:一是去学怎样当成主子,二是去学怎样当好奴才!"
雍正的用人标准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惜人才   地方官员   有争议   雍正   官阶   评介   用人标准   督抚   官吏   办事能力  
描述: 清世宗雍正,在史界和世间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这里不说他在承继大宝和执掌江山时的是非功过,只就其“能、公、廉、直、新”的用人标准略加评介。“能”,即能力、才能。雍正认为,选用官吏不能只看出身、官阶
我的父亲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儿   父亲   南开中学   文章   办公室   晒书   清廉   重庆   官吏   南京  
描述:官吏"。感谢此文、此信,这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段先生的其言、其行、其心,也使我们不由向为官清廉者肃然起敬。我们很高兴能
宋初择人用吏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德五年   宋初   军事   考课   官吏   州县官   无为而治   唐末五代   中书门下   北宋  
描述: 宋初,为矫正唐末五代之弊,进行了政治和军事的改革.北宋大臣文彦博说:“先儒之解,以为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要让官吏尽力尽职,必须正确地运用爵赏与刑罚两种办法。“爵赏当,则奸邪无功者不敢侥幸而幸进,刑罚当,则贵近有罪者不敢请求而苟免;纪纲正而朝廷尊,号令行而天下服。”这就是择吏用人.
从郑珍哀望民的诗看清王朝的没落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没落   封建社会   清代   封建末世   现实生活   清王朝   知识分子   官吏   郑珍   贵州遵义  
描述: 有清一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1806—1865),系贵州遵义人。他经历了清代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这期间,是清王朝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年代。清廷外交失败,割地赔款;内政腐化,官吏贪赃枉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