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儒学的浮现:从独享政治权威到竞争文化资源
作者: 任剑涛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儒学   转型   现代儒学  
描述: 现代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分野,受中国的现代转变驱动。现代政治促成多元社会,引发中国传统儒学的聚变,儒家独占国家统治思想资源的状态因此终结。两个相互连接的变化,让传统儒学从一家独尊转变为一家之言:政治与教化的合一结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内嵌关系,相应告终。现代尝试重建儒学的部分人士,总是心怀一种重光儒家独尊的意念,这是与现代处境相悖的想象。对重建儒家的尝试者来讲,正视现代变迁大势,据守社会领域,推进中国的现代发展;尽力聚集社会文化资源以成富有见地的一家之言,提升中国文化的现代品质,可能是重兴儒家的恰切进路。
中国传统国家理论的奠基----先秦诸子的囯家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国家理论   全民目的论   集权   尚公废私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国”“邦”“国家”“宗庙”“社稷”“天下”都是指代国家的语词,只是内涵各有侧重.先秦诸子的国家学说,主要围绕国家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国家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国家的职能与国家存在的目的等核心问题展开.除老庄-系道家外,儒、法、墨等主要流派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表现出高度的-致性.尽管论述思路、求证方法有明显差别,对国家存在目的的认识,也存在国家主义(法家)和全民目的论(儒家)的分歧,但各流派都认为国家存在的根由是“治”的需要,都主张国家权力的配置应选择“集权”模式,都认为国家理应掌控或垄断稀缺资源,全面掌控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活动.先秦诸子的上述思想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理论的基本框架、运思方向和价值偏好,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遗产。
中国传统国家理论的奠基——先秦诸子的国家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国家理论   全民目的论   集权   尚公废私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国”“邦”“国家”“宗庙”“社稷”“天下”都是指代国家的语词,只是内涵各有侧重。先秦诸子的国家学说,主要围绕国家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国家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国家的职能与国家存在的目的等核心问题展开。除老庄一系道家外,儒、法、墨等主要流派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尽管论述思路、求证方法有明显差别,对国家存在目的的认识,也存在国家主义(法家)和全民目的论(儒家)的分歧,但各流派都认为国家存在的根由是“治”的需要,都主张国家权力的配置应选择“集权”模式,都认为国家理应掌控或垄断稀缺资源,全面掌控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活动。先秦诸子的上述思想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理论的基本框架、运思方向和价值偏好,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遗产。
秦汉之际法、道、儒三种“无为”的互动与共性——兼论“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统治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思想   道家   法家   无为而治   儒家  
描述: 本文主要评述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虚静无为"是法、道、儒三家的共同话题。在若干最基本的思路上,三家存在共识。甚至可以说,"无为而治"是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非的"虚静无为",到汉初黄老的"清静无为",再到董仲舒的"寂寞无为",三种不同的无为的互动与共性便是典型的例证。这类历史现象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法家"、"道家"、"儒家"之类的概念,将"无为"与"道家"划上等号,从而人为地放大了秦汉之际统治思想的变化曲线。
儒家“无为”思想的政治内涵与生成机制--兼论“儒家自由主义”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无为而治   儒家   政治思想史  
描述: 本文首先从思想逻辑层面诠释儒家“无为”思想 ,指出其基本含义在于要求当政者顺应天理民心和事物的“当然之理” ,不自作聪明、不违反事物的固有法则和秩序行事 ,不做不仁、失德之事 ,并就此讨论了儒、道两家“无为”思想的区别 ;继而从儒家无为思想在实际政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层面 ,从四个方面对其政治内涵加以梳理 ,指出儒家无为的基本政治倾向在于约束专制君主的权力 ,把君主摆在无知、无欲、无能的位置上 ,防止其自作聪明 ,滥用权力 ,扰乱社会政治秩序。接着 ,从儒家对人类可能出现的德性堕落、陷溺无知以及对于君权的警惕 ,从无数次历史教训的反复“试错” ,以及宗法农业社会的自主性和对国家权力的疏离意识方面 ,探讨了儒家无为思想的生成机制。最后 ,对儒家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某些契合成分 ,以及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别作出简要的评论
儒家德治思想再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治”   是非   “法治”   儒家德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形成和发展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实践   治国方略  
描述: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应是治理国家规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吏理论和《资治通鉴》的总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事管理   中国   官吏   先秦时期   政治思想史  
描述: 本文从先秦儒、法、墨诸家均重视治吏及其治更理论的异同,谈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结合史实记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的治吏理论,尤其是儒家的治吏理论和实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