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宋代哲学》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   宋代   佛教   学术思想   焚书坑儒   三教   文化发展   独尊儒术   儒学  
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发轫于殷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名、阴阳等诸家并起,展开了思想争鸣,达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秦始皇焚书坑儒,文化发展受到一次严重挫折,但是秦朝不久遂即灭亡,汉代继起,学术逐渐复苏。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进入经
汉初道儒融合与相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叔孙通   道家思想   公孙弘   董仲舒   汉初   独尊儒术   “无为而治”   窦太后   《春秋》  
描述: 汉初统治的七十余年间,是中国道家的辉煌时期,黄老学说成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由于道家学说的博大的包容性,汉初出现了以道为主、战国以后融合各家的又一次百家争鸣,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这种比较开明的文化开放政策,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禁锢政策,而遭到扼杀。并由此而影响中国政治文化二千余年。
论地主阶级从尊法反儒到尊儒反法的转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统治思想   儒家思想   劳动人民   地主阶级   法家思想   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   奴隶主贵族   剥削阶级  
描述: 纵观中国儒法斗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对儒法两家的态度明显地有着三个不同的大阶段:春秋战国到秦,地主阶级是尊法反儒的;到了西汉前期中期,变成了“霸王道杂之”,基本上还是搞法家路线,但尊儒倾向逐渐发展;西汉晚期以后,地主阶级打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旗帜,孔孟之道成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因而也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是地主阶级从尊法反儒到尊儒反法的“三部曲”。儒家思想本来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新兴地主阶级所反对的,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了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我们要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
汉武帝求仙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手法   疆域   董仲舒   独尊儒术   齐桓公   人格   领导责任   心病   将军  
描述: 说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恐怕不符合历史事 实。起码,他的尊方士之术就甚于尊儒 术。这也难怪,汉朝到了他这一代,疆域 拓展,四海臣服,他是皇帝,享尽人间极 乐,惟有能否当真"万寿无疆",才是他的 一块心病。于是求不死之药,求长生之 术,求异人仙境,便成了他最热衷的事。 时闻当今能"呼风唤雨"的大师(不知 是否可称方土?)的什么"功能"(不知是否 可称方士之术?)曾得到"某某领导"、"某 某首长"的首肯。这一招很高明,竟以"某 某领导"、"某某首长"的人格信誉来证明 自己的货真价实,绝非假冒伪劣。但这不 是首创,汉武帝时的方士们就用过这种 手法,他们抬出的汉武帝,正是当时最高 的"领导",最大的"首长"。上有所好,下 必甚焉,齐桓公好服紫,而一国尽服紫; 汉武帝好求仙,则方士遍天下。方士之术 盛行,汉武帝不仅负有领导责任,而且直 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十三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侯王国   儒家学派   中央集权   古文经学   封建统治者   孔子   董仲舒   今文经学   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  
描述: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儒道双修   道家   佛教   孔子   独尊儒术   苏轼   儒家   儒学   文化思想  
描述: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中国那些欲为世用的文人,其出路就只有习儒仕进一途了。他们礼孔子为至圣之师,尊儒经为最高之典,以致君泽民为己任;其著述也大都以儒为宗,以实用为务:文以载道。然颇具讽味的是:自魏晋始,特别是唐宋以降,据于儒的入世者竟纷纷皈依于出世之佛老。他们或儒道双
论王充的“疾虚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疾虚妄   对立统一规律   进步思想   王充   朴素唯物论   地主阶级   论衡   独尊儒术   圣人   儒家  
描述: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有尊孔,必有反孔。东汉初年的王充,就是在地主阶级独尊儒术后,首先勇猛冲击孔学的法家的杰出代表。他说他的重要著作《论衡》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疾虚妄”(《佚文》),即痛恨儒家的胡说八道。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言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制度   华夏文化   独尊儒术   清末   手工业   光环   百家争鸣   儒学   理学   阴影  
描述: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有3300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经过原始的卜巫文化之后,从春秋到清末的2500年中,以儒学为主轴,经历了四次演变:先秦的百家争鸣,汉代的独尊儒术,唐代的儒佛并重,宋代和明代的理学。清末以前,华夏文化为列代帝王服务,当时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上层建筑主要是封建制度。
试论曹丕对文学革新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文学革新   文学新潮   文学创作   社会观念   独尊儒术   社会生活   文学观念   建安文学   文学家  
描述: 文学的变革无疑受掣于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一个文学新潮的涌起不仅要有社会本身提出的需要,而且离不开新的文学观念的推动。处在建安文学家群体中心地位的曹丕,先有“副君之重”,继有“帝王之尊”,他继续父王曹操所开创的道路,大胆地否定传统的崇儒轻文思想,提出“盖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确立了文学的重要地位。他用崭新的尊重文学的思想冲击着束缚文学发展的陈腐观念。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之后,崇儒轻文的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抑制了文学的发展。由楚辞发展而来,曾经“蔚为大国”,兴盛一时的汉赋,到西
学术发展的道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新文化运动   学术发展   学术文化   学术思想   学术繁荣   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儒学独尊   道路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百家争鸣”。当时诸子并起,各自立说,都试图“以其道易天下”,形成学术繁荣、文化兴茂的盛况。后来,秦始皇焚书抗儒,学术文化受到严重的挫折。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进入经学时代。经学虽有一定的成就,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的情况消失了。直到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才结束了儒学独尊的局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