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名教”与“自然”之辨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教”   向秀   文化运动   调和   政治思想   “自然”   儒家学说   社会思潮  
描述: 汉魏两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代表着两种社会思潮,两种思潮的辩论实际上是儒、道两家学说对汉晋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争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哲学观念和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都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批判社会政治的不合理性为出发点;直到秦汉时期,儒、道的思想文化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无本质上的改变。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势力把持朝政,他们专横跋扈、强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儒学、名士发起“清议运动”以示抗议。所谓的“清议”,就是由太学生们发起的一场以儒家学说为标准、“议论朝廷的政治。品评人物”的文化运动,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论张恨水《春明外史》中杨杏园的人格矛盾
作者: 暂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实地观摩   梨云   八大胡同   文化运动   小鸟依人   艺术形象   华伯   人物形象   恋爱自由  
描述: 小说《春明外史》是张恨水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付梓,在社会之中有非常大的反响。在这部小说当中,张恨水塑造了一个艺术形象——杨杏园,通过小说之中报馆记者杨杏园在感情上的迂回曲折,从而展现出人性共有的人格矛盾。张恨水创作这部小说,主要是将杨杏园放置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当中去思考,特别以杨杏园的人格矛盾,对时代当中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都进行了深刻地呈现。杨杏园是一个传统的儒生形象,他有着儒
重读《新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傅斯年   谭鸣谦   社会改造   《新潮》   新潮发刊旨趣书   西方资产阶级   文化运动   刘秉麟   缉斋   罗家伦  
描述: ,抽点时间,把手头的三卷本《新潮》重读了一遍,觉得年轻时形成的看法违背历史主义,是形而上学的,需要对《新潮》的作用给予新的评价。《新潮》1919年11日创刊,是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所编辑
南朝鲜民俗学概况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俗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仰民俗   李能   李朝   文化研究所   实学派   王时   文化运动   民俗学研究   第三代   民俗带  
描述: 历史的考察在朝鲜半岛溯源“民俗”一词,可从新罗第三代儒理王时(公元24—57年)算起,民俗带有习惯、风俗、风习等意思记载于以后的古代文献中。把民俗当作学问,大约从李朝中叶(15—16世纪)实学派学者们开始,但只在艨胧意识之中,到甲午更张(1894年)至三·一独立运动(1919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初创期才开始有人研究,历史学家李能和的《朝鲜巫俗考》(汉文)和崔南善的《萨满教箚记》两部著作拉开了朝鲜民俗
“五·四”运动与青年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省团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运动   袁世凯   先进知识分子   青年文化建设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   文化运动   国民素质   传统文化   陈独秀  
描述: “五四”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已传扬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来,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时,便会发现,今天中国青年的价值体系、社会需求结构及深层的心理状态,竟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就是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一直是在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1919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这种风云激荡的战乱时期,作为民主与科学为主旋律的“五四”精神难以得到弘扬和光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新的五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万里长空到处飘扬着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为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让我们首先来倾听历史的雄壮曲。一、青年知识分子掀起文化启蒙的浪潮“五四”运动发生之前,军阀势力利用封建思想禁烟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盂之道,借以维持其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辛亥革命后,以陈独秀、李大别、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爱国心的激励下,形成一股打倒孔家店反对儒家传统的浪潮。他们组织了一个和儒家传统彻底决裂的联合阵线,把儒...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人本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也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划时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桂海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进步   中国历史   基本权利   文化运动   思想启蒙   真理标准讨论   启蒙运动   封建领主制   人本主义思想   文化繁荣  
描述: 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此后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时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运动,人们纷纷著文评述,但较多的文章从党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来加以评价,很少有人将此事件放到中国历史及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发现挖掘其光辉的闪光点。本文试图将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与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相比较,从人本主义的觉醒这一角度来分析论证,剖析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奥妙所在,并以此找出中国未来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着眼点。谬误之处,肯请方家指正。中国历史上三次文化繁荣的回顾与分析比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的历史时期首推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当时中国历史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君主专制时代的过渡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一方,需要寻求各自争霸的理论根源;经济上,井田制的破亡,初税亩的施行、土地自由买卖之风日益昌盛。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大变革,道、儒、墨。法等诸子百家争先发表自己的学说,其中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墨两家,孔子与墨子学说的核心分别为“仁”及“兼爱”,“仁者爱人”,兼爱即兼相爱,爱所有类,这两种思想的精髓实质是中国历史上人本主义的第一次觉醒。以人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