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名教”与“自然”之辨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教”   向秀   文化运动   调和   政治思想   “自然”   儒家学说   社会思潮  
描述: 汉魏两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代表着两种社会思潮,两种思潮的辩论实际上是儒、道两家学说对汉晋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争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哲学观念和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都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批判社会政治的不合理性为出发点;直到秦汉时期,儒、道的思想文化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无本质上的改变。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势力把持朝政,他们专横跋扈、强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儒学、名士发起“清议运动”以示抗议。所谓的“清议”,就是由太学生们发起的一场以儒家学说为标准、“议论朝廷的政治。品评人物”的文化运动,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汉魏时期   “名教”   “自然无为”   魏晋玄学   援道入儒   “自然”   关系问题  
描述: 《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这一时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调和、对立、合一三个阶段。汉魏时期,儒学统治渐趋没落,名教开始陷入危机。为建立新的统治哲学,夏侯玄、王弼、何晏等人援道入儒,发起正始玄风。他们既不否定名教,又强调道家的“自然无为”,认为“名教出于自然”。这便是正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看法。
以庄子与孟子为例对比探讨道家与儒家的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   “美”   “善”   庄子   孟子   “自然”   义”   “理  
描述: 庄子与孟子分别是道家与儒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其追求"无为"、"逍遥"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美,是一种超功利的美。而孟子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其善与美的统一,追求的是一种充实之美,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美。但两者的美学思想都蕴含着先秦的理性精神,着眼与功能、关系、韵律,体现了中国古典美的"中和"原则。两者美学思想在道、儒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既离异而对立,又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动力,本文将对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做进一步的论述。
试论玄学中“自然”的儒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级秩序   本体化   道家   庄子   “自然”   “无为而治”   玄学   “无”   儒化   儒家  
描述: “自然”二宇在先秦就已出现.最早见于《老子》中,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在先秦大都为道家所谈及,儒家则大多避而不谈.《论语》、《孟子》中皆不见“自然”.而“自然”在《老子》中则出现了,《庄子》中出现了七次.道家的“自然”含义主要有二:第一指天然的、万物的本然状态,“以辅万物之自然,而非敢为也.”第二指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莫之命而常自然”“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自然”是道家手中的一张王牌,用以反对儒家.儒家积极入世,道家则遁归“自然”.老子把“自然”和道联系起来,“道法自然”,而道和仁义是相对的,“大道废,有仁义.”庄子亦云“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他说,古代之人“在混芸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时“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不得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时的人们“莫之为而常自然.”至是后来的人们破坏了这种“自然”,出现了圣人,发展出了仁义,才导致了人与人争夺,社会混乱.因此道家主张绝圣弃智,遁归“自然”.
玄学本末、有无之辨对文学本源、本质论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   自然之道   “有”   文学创作   有无之辨   本质论   “自然”   玄学   “无”   文学理论  
描述: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哲学思潮。汉末品评人物的“清议”,到魏晋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通过对有无、本末、才性、言意等抽象议题的论辩,把儒、道两家思想糅合起来,铸造了一套以本末,有无之辨为核心内容的思辨哲学体系,这就是当时被称为“新学”的玄学。玄学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繁琐形式,抛弃了两汉经学的庸俗内容,把“自然”与“名教”统一起来,给当时的思想领域带来一片生机,于是便很快地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文心雕龙》之“道”辨--兼论刘勰的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之道   道家   灭惑论   《文心雕龙》   神理   “自然”   “道”   玄学   “自然之道”   佛教思想  
描述: 对于我国萧齐时期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一书之所谓“道”,解放以来发表过意见的人,火部分认为是儒家之道,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是道家之道或佛家之道。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之“道”的内涵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
千古逍遥为我用:浅谈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与道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明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读第五才子书法   道家思想   人物性格   “有无相生”   金圣叹   《水浒》   因文生事   《水浒传》   “自然”  
描述: 可以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金圣叹的批评理论和美学观点所显示出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批评思想是复杂的。有人说他是“儒、法、道、佛、老庄和新生的市民阶层思想混杂交错的文艺批评家”。而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金圣叹的影响是显著的。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生前操卜筮之业,以批书为务,狂放不羁,轻薄功名,这一点与庄子的人生态度颇有相同之处,他自己也很喜欢庄周,把《庄子》作为他评点的“六才
老子价值观评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与“德”   创造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自然无为   价值悖论   价值观念   “自然”   价值取向   价值学说   负价值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架构表现审视,是以儒、道、墨、法为基架兼容他家的复合文化系统。就其作用表现考察,儒家无疑起着前引的作用、墨家和法家具有附翼的功能,而道家则起着制衡的作用。这种互动互补、错综消长的建构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既有冲撞和协调,又有交胜和交用的相当稳定和牢固的特殊格局。价值学说正是贯串此格局的一根梁柱。基于这样的前提认识,本文拟就道家学派之鼻祖老子的价值观,作一粗疏的评说。
“自然”在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美学含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美学概念   修心养性   庄子   张彦远   中国古代画论   逸品   “自然”   美学含义   禅宗  
描述: “自然”,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概念。其源于老庄,至南北朝时代,被顾恺之运用到中国绘画理论中。唐代张彦远,对其又有发挥性的论述。宋以后,随着禅宗兴起,儒释道的融合,文人士大夫及画家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绘画上,就是文人画的兴盛。并逐渐地统治了中国画坛。因此,“自然”这个美学概念,就经常地出现在文艺理论家们的论著中,如司空图、张彦远、严羽、苏轼、袁宏道、董其昌、盛大士、王士慎、袁枚等。“自然”一词,已有了多种含义。但笔者认为,其主要含义有三,即画家们修心养性的根本、艺术思维的方式、品评作品的标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