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浅析荀子之人性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性   人性趋恶   化性起伪  
描述: 荀子以生之所以然者为性,认为性不需学习,不需努力,生而具有,人所本有的生理欲求即为性。人性如果不能以仁义法度来加以引导规范,而任其发展,必定导致争夺淫乱偏邪等等之恶,所以荀子以人性为恶。荀子虽反复申说人之性恶,人生而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声色之好,但这些似乎还不是真正的恶,只有"纵性情"、"顺是"、"顺情性"才会导致恶,因此荀子的性恶论可以说是人性趋恶论。人性恶,因而需要化性起伪,推崇师法礼义,以使人们成就善德,人人皆为君子,从而天下大治。
《系辞》中一段文字的解读与后天八卦图正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理易   《系辞》   基本结构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自然之性   阴阳平衡   宇宙模型   地之文   天圆地方  
描述: 后天八卦在卦画排列上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以及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些问题,二干多年来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系辞)中一段文字的研究,得出了后天八卦卦画排列的高度有序的规律,而且从中发现了其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在此,我们特将这一研究结果提出来,就教于各位方家。(系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其中,所谓“天地之文”①,是指天地的纹饰、纹理,联系前面“参伍”之数,我们认为这里是在以数推演天地的基本结构或宇宙模型②;所谓“定天下之象”,“天下”,(辞源)称,“旧说地在天之下,故称大地为天下”,那么“定天下之象”,就是(以数)推定大地之象,亦即地之八方、中央之象。所以,这里推演出来的是当时人心目中的一幅宇宙图景,这幅图景既包括天地的基本结构、形状和特性,又包括大地的平面图景。要弄清这幅图景的具体情况,必须先弄清“参伍”的含义。先儒及时贤对此都有解释,往往有一得之见,但又有所偏颇。我们认为,既然此段话是在推演宇宙的基本结构,那么,“参伍”显然就是指宇宙的基本之数或要素。宇宙的基本之数或要素是一指天、地、人三才,此即所谓的“参”(叁);再一是指三才之性质...
论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社会影响和文学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   “建安风骨”   《文心雕龙》   社会影响   魏晋玄学   自然之性   圣人   魏晋文学   魏晋时代   王弼  
描述: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百家争鸣”的辉煌之后,能以人生思考和人性探求在士林中凝成风气而大放异彩的,无疑当首推魏晋时代了。千里来龙而在此结穴的“魏晋风度”浸润着士人的每一根神经,浇灌出思想园圃的一簇簇瑶草奇花。这里既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建安风骨”和“梗概多气”.又有名士风流的百心洞见和妙赏深情。清峻、通脱、贵无、练情、放达、叛逆、逍遥、清谈……伴随着“正始之音”传来的节拍,共厕鼓荡起冲破中世纪人性禁锢的洪流,涤除了中古世纪纬神学的迷雾,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和以儒家为尊的思想界骤然改观。在这百花齐放、形神兼美的时代,尽管人们的生活到处点缀着浪漫和良惨,但在对理想人格的建构和追求上,人们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正因如此,“理想的圣人之人格究竟应该怎样”才成了魏晋时代一般思想的“中心问题”,使魏晋时代的思想表现出异乎往代的特殊精神①。虽然“圣人”以“自然”为体、与“道”同极、“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是魏晋时代上林的共识,但在“圣人是否可学可至”、是主“儒圣”还是主“道圣”、圣人“有情”还是“无情”等一系列问题上,人们还是各有取舍、互有争鸣的。其实,这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思想开放、富有生机和创造性的自然表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