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荀子之人性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性   人性趋恶   化性起伪  
描述: 荀子以生之所以然者为性,认为性不需学习,不需努力,生而具有,人所本有的生理欲求即为性。人性如果不能以仁义法度来加以引导规范,而任其发展,必定导致争夺淫乱偏邪等等之恶,所以荀子以人性为恶。荀子虽反复申说人之性恶,人生而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声色之好,但这些似乎还不是真正的恶,只有"纵性情"、"顺是"、"顺情性"才会导致恶,因此荀子的性恶论可以说是人性趋恶论。人性恶,因而需要化性起伪,推崇师法礼义,以使人们成就善德,人人皆为君子,从而天下大治。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历史   多元文化   孙悟空   宗教   《西游记》  
描述: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传入我国时间略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影响   佛教   传入时间   两汉之际  
描述: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一步步走向了儒释道三结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对于我国的哲学、文化、艺术、民族关系、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何时传入我国,是个千古之谜,众说纷纭,总括起来,大致有“先秦”、“泰朝”、“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末”、“西东汉之际”和“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等六说。本文考证,佛教的传入时间应在两汉之际。
“大善无私”:杜甫的人格魅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理想人格   文化理想   杜甫   诸子百家   伦理色彩   人格范型   人格魅力   无私  
描述: 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礼记·淄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儒家的圣贤、道家的隐士、法家的英雄、墨家的侠义诸人格范型各有特色。然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是在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融汇其他众多思想结晶而成。杜甫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忠实实践者。他个性里最独特、最能引起人心灵震撼的是他的近似圣人的“善”。“善”是对其人格精神特点的概括。他不仅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理想典范和坚定守护者,而且胸怀创建不世之功业的雄心壮志,仗义而行,具有强大的行动力量和现实品格。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杜甫的人格魅力:一、“穷儒”的境界所谓“穷儒”,首先指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指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磋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杜甫是真正的穷儒。他自称“老儒”、“腐儒”,在诗中反复说到“有儒愁饿死”、“儒冠多误身”。生活贫困,仕途失意的经历,使他有着强烈的穷儒意识。一方面遵循“君子固穷”的处世态度,一方面难舍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在二者的矛盾中感慨壮志难酬。这些感受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现。如《奉赠左韦压丈二十二韵》中“朝
儒家传统文化对《西游记》的影响——论《西游记》的中和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游记   中和   传统文化  
描述: 《西游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儒家中和意识的支配下,它通过情节来展现人的命运,显示了一种保守的人格精神———儒家文化的中和主义,以此来表述一种“中庸”的人生观念,倡导一种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西游记》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载体。
阮籍与王绩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不遇   避世   放达   阮籍  
描述: 阮籍与王绩均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身世和世代之关系,及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虽有所不同,但他们早年都曾有过雄心和抱负,而后身逢乱世,经历朝代变更,就有了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逃避现实的行为。他们放达不羁,纵情于山水,沉湎于酒乡,避儒就道是其共同的思想归宿,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夹缝中求生存,阮籍表现得更多的是愤世而嫉俗,而王绩表现得更多的却是安时而处顺。
中国文化中的容忍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人的素质   治国安民   和谐社会   道德修养   容忍  
描述: 容忍,是儒、道、释的共有思想,古人视之为治国安民的方略,建立和谐关系的要诀,官员和人才的重要素质,道德修养的必备内容,研究、弘扬这一思想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略论仁爱和神爱——从《论语》、《新约》出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上帝   耶稣  
描述: “仁”在《论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原儒思想的一个关键,而将“仁”理解为“爱人”则是理解“仁”的关键;在《新约》中提出的“最大的命令”以及“新的命令”中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爱”的重视和强调。那么,两种不同思想对统一主题的探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和相通,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两个方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