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系辞》的儒家思想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观   历史观   《系辞》   方法论   天道观   《易传》   儒家  
描述: 《系辞》是《易传》中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充分的历史文献。但近年来对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属道属儒莫衷一论。本文从儒家的天道观、人道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系辞》的儒家思想,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而所谓“鬼神”主要是讲幽晦,与《论语》记载孔子“子不语怪力乱伸”的思想原则是一致的。《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正是儒家等第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系辞》认为《易》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写照,这也是当时儒家的历史观。《系辞》把“变”作为思想核心,其发展变化观是相当彻底的。这种“变”的思想方法虽然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距离,但与荀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接近的。
孔子的形而上学
作者: 徐兆寿   来源: 天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卦象   《系辞》   商瞿   孔子思想   就这样   系辞   象辞   雅斯贝尔斯   爻辞   孔门  
描述: 世代贬孔之人都说孔子与老庄无法相提并论,黑格尔也说,孔子不过是一位作家而已。现代以来,这样的观念几乎成了定论。依据何在?《论语》也。即使是为孔子翻案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不过是读了《论语》中的孔子而已。孔子就这样被人小看了。小到了不能列入哲人行列。黑格尔觉得作家比哲人要低一级,便将孔子贬为作家,于是,他也便小看了
读《易传》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说卦》   《易》   《象辞》   《系辞》   《司马法》   《孙子兵法》   《易传》   经师之诵   《文言》  
描述: 《易大传》七篇,汉人以为孔子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作于孔子说,宋儒王景山、欧阳修已疑其非是。至晚清以来疑古学起,此说更遭否定。康有为认为《易传》为刘歆所伪作(见《新学伪经考》),顾颉刚谓《易传》之作,最早不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见《古史辨》第二册),高亨先生则以为作于战国时代(见《周易大传今注》)。
从易学传承看《系辞传》成书时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史记》   《易》   《系辞》   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   孔子   《周易》   《易传》   易学  
描述: 从易学传承看《系辞传》成书时代杨军《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记载:“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部明确指出《系辞传》为孔子所作。至宋欧阳...
卫礼贤德译本《易经》序言和引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翻译   卦象   《系辞》   英文译本   阴爻   历史学院   卫礼贤   群经之首   生活智慧   卦爻辞  
描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古代“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自1913年起,德国传教士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在中国硕儒劳乃宣的指导和帮助下,研读和翻译《易经》十余载,最终于1924年完成并出版了一部融文本翻译与内容解说于一体的德文本《易经》,为传播中国文化,丰富和启迪西方人的精神做出了一项杰出贡献。本次选译的卫礼贤德译本《易经》序言和引言是由刘元成、张家政根据英译本翻译,孙立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根据德文原著校译的。德文底本为Richard Wilhelm,I Ging,Das Buch der Wandlungen.Düsseldorf,K?ln:Diederichs,1981;英文译本为Cary F.Baynes,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Arkana:Penguin Books,1989.
试谈楚简《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简《老子》   《系辞》   《太一生水》   天地之道   创生功能   宇宙生成论   《性自命出》   楚简   简本《老子》   阴阳  
描述: 郭店楚基竹简的发现与公布,是学术界的一大幸事。这批竹简对于重新认识先秦学术思想的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解决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提供了非常可贵的新线索。关于这批珍贵文献的性质,除下文将具体探讨的《太一生水》外,笔者的基本看法是:竹简《老子》不但优于今本,而且是一个原始的、完整的传本,它出自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的老耿,而今本《老子测出自战国中期与秦献公同时的太史檐;后者将前者重编、改造后全部纳入①。历史上有小简写杂记之说,而《语丛》四种皆为短简,且言简意赅,其性质当为墓主东宫之师的读书札记,故应更名为《东宫之师札记》。其他各篇,悉属子思学派文献。其中,《缝衣》为子思所记孔子言论,系《论语》类文献;《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为子思门人所记于思言论;《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为子思著作;《成之闻之碑、《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四篇为子思门人著作。这些文献的思想皆极重要。竹简《老子》不含有今本中的高远玄虚之论、非黜儒家之语、南面权谋之术,这说明它有完全不同于今本《老子》的、独特的思想体系。《语丛》四种则为我们提供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儒道融合的范式。而各种儒书更使子思学...
《系辞》中一段文字的解读与后天八卦图正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理易   《系辞》   基本结构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自然之性   阴阳平衡   宇宙模型   地之文   天圆地方  
描述: 后天八卦在卦画排列上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以及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些问题,二干多年来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系辞)中一段文字的研究,得出了后天八卦卦画排列的高度有序的规律,而且从中发现了其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在此,我们特将这一研究结果提出来,就教于各位方家。(系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其中,所谓“天地之文”①,是指天地的纹饰、纹理,联系前面“参伍”之数,我们认为这里是在以数推演天地的基本结构或宇宙模型②;所谓“定天下之象”,“天下”,(辞源)称,“旧说地在天之下,故称大地为天下”,那么“定天下之象”,就是(以数)推定大地之象,亦即地之八方、中央之象。所以,这里推演出来的是当时人心目中的一幅宇宙图景,这幅图景既包括天地的基本结构、形状和特性,又包括大地的平面图景。要弄清这幅图景的具体情况,必须先弄清“参伍”的含义。先儒及时贤对此都有解释,往往有一得之见,但又有所偏颇。我们认为,既然此段话是在推演宇宙的基本结构,那么,“参伍”显然就是指宇宙的基本之数或要素。宇宙的基本之数或要素是一指天、地、人三才,此即所谓的“参”(叁);再一是指三才之性质...
试论从《易经》到《易传》的理论环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天人关系   天道   《易》   《系辞》   孔子   自然现象   儒家伦理   社会现象   《易传》  
描述: 本文认为;《易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易经》中的天人思想是《易传》产生的根本依据;孔子、老子对天道、人道内涵的独立思考以及孔子晚年沟通天人关系的努力为《易传》的产生提示了发展方向;儒、道交争的发展迫使儒家探求其理论的天道依据,从而促进了《易传》的最后形成。
古易的思维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卦   《系辞》   中国传统文化   可变状态   《周易》   太极   阴阳   思维模式   《易》学   两仪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是以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相互对应为主干而建构起来的。而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对应关系又以古易为重要的历史源头。因此,古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揭示古易的思维模式及其与儒、道思想的对应关系,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儒   义理学派   古经   契会   《系辞》   传统经学   易学研究   《易传》   象数   考古发掘  
描述: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周易》,被先儒称为“大道之源”。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伦理、艺术、宗教以及医学与自然科学等一直持续不断地产生着重大影响,17世纪以来,更被译成多国文字而走向世界,使它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周易》是引发我中华文化蔚为大观的“易”学活水源头。2000余年来,它一直是历代学人契会、解读和阐扬的重要经典。自本世纪初叶始,老一辈易学研究者,逐步冲破传统经学的樊篱,以新的研究视野,扫去蒙在《周易》经传之上的层层历史积尘,为揭示《周易》经传的异同和关联,还《周易》经传各自的“本来面目”,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幸赖千载难逢的可贵考古发掘,尤其是帛书《易经》、帛书《系辞》、帛书其他释《易》论《易》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