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传统易学诠释中的象数模式与义理指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哲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学诠释   义理   象数  
描述: 传统哲学视域里的易学发展,基本上围绕对《易经》《易传》两部经典的诠释而展开,其间不仅是对经、传卦爻辞的文字解释,更有对其言辞之外的象数模式的借重与诠释。以儒释道三教为代表的易学诠释,则是在各自义理旨趣下对传统易学的发展。传统易学的发展史同时又是传统文化框架下的一种易学诠释史。文章选取较具代表性的邵雍易学、《周易参同契》与《周易禅解》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儒释道三教对易学的诠释,指出这种诠释表面上是借助易学象数模式诠释易学义理,实则藉此阐述和建构儒释道三家各自的教理,并对各家的诠释特色展开探讨。
沈括科学视域下的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视域   传统思维   沈括   象数  
描述: 沈括在图书易、数理易和儒理易盛行的两宋时期,将易学研究与天文、历法等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易学研究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论证了古人在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易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注入新活力,为《周易》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体现了他在科学视域与传统理论思维融合下的彷徨。
马融易学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理   “十翼”   象数   易学  
描述: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易》。其以儒理解《易》的另一个表现是引史注《易》。其在解《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朱震易学太极观的哲理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震   元气   太极   象数  
描述: 朱震”太極”的形成,是批判繼承先儒思想的結晶。他的太極觀將漢唐的元氣論和北宋時期的體用論思想相結合,不僅以”氣”解釋”太極”, 而且將大極視為《周易》象數和萬物,演變的根源。其賦予”太極”以本體涵義的思想,對南宋以後無論象數派還是義理派詮釋“太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传统易学诠释中的象数模式与义理指向
作者: 宋锡同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易学诠释   义理   象数  
描述: 传统哲学视域里的易学发展,基本是围绕着对《易经》与《易传》这两部经典的诠释而展开,其间不仅是对经、传卦爻辞的文字解释,更有对其言辞之外的象数模式的借重与诠释。而以儒释道三教为代表的易学诠释,则是在各自义理旨趣下对传统易学的发展。传统易学的发展史同时又是传统文化框架下的一种易学诠释史。本文选取较具代表性的邵雍易学、《周易参同契》与《周易禅解》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儒释道三教对易学的诠释,指出这种诠释表面上是借助易学象数模式诠释易学义理,实则藉此阐述和建构儒释道三家各自教理,并对各家的诠释特色展开探讨。
黄元炳《易》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行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宋门户   义理   黄元炳   《易经》   象数  
描述: 及至今日为止,仍未见有人对於清末民初的《易》学名家黄元炳有过任何专文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将其《易》学面貌揭櫫於世,希望使世人对於一生戮力治《易》的黄元炳有所认识。经笔者研究後,我们可以知道黄氏大约生於道光年间(1870 年代),江苏无锡人,到了1934 年时已经五十余岁而仍然在世,至於辞世之年岁目前仍无法得知。其次黄氏《易》学立场在泯除象数、义理的门户之分,一方面虽认为「人贵虚心受益,不可以为术数小道而忽之」,但另一方面则又云「形下以为术,不如形上以为道」,在形上与形下之间仍有其轻重之别,故强调通达象、数、图书者,正在於要能徵信而拿来修身之用。又,他虽标举兼取儒、释、道三家之说以解《易》义之大旗,但因个人的治学重点与偏好,对於道家与《易》的关系,亦有特别看重提醒的味道。再者黄氏所谓於《易》学有「九项自得」之说,实是由象与数的方位关系所发展的各种排列组合而已,只是我们在他的各种图象与数字的说明中努力翻来覆去的探究之後,却发现不仅无法因之而更了解《周易》经传,反令人生起茫然之感。然而,不论黄氏《易》学成就如今几乎湮没於世的现象是否正因为其治《易》之法过於繁琐,吾人仍期盼黄氏《易》学能在本文的条分缕析之後,使世人可因此知道近百年前的民国《易》学发展史中,曾有黄元炳这位勤於治《易》的大家,或可告慰其一生戮力於《易》的辛勤,亦可有补於民国《易》学发展史的全貌。
石介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理解《易》   石介   费直   象数   易学  
描述: 石介为宋初三先生之一,他的易学思想既有对易学源流的梳理判断,又有对易学中规律的总结,还有对易学进行形而上理解的内容,他在以儒理解经、怀疑<易传>某些内容的同时,又不全抛弃象数、对经文持信任的态度,且多以前人之言解易,显示了其对易学较高的造诣.
《梦溪笔谈》〈象数〉门中的“象数”与“环中”―论沈括的命理观与象数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中   占卜   梦溪笔谈   沈括   象数  
描述: 本文主要針對北宋博雅之士-沈括,其晚年的筆記之作《夢溪筆談》,尤其透過其中〈象數〉一門的分析討論,企圖將沈括的命理觀和象數觀給結晶出來。經由筆者的理解詮釋,基本上得到如下的結論:沈括對象數基本上是肯定的,尤其在曆算、五運六氣等科技推算範疇的運用上,象數有其價值,甚至更有精益求精的必要,只要對變化的細節考慮愈周延,那麼象數運用的精算與預告就可能愈接近。當然,象數的運用是有其限制的,尤其在面對命理範疇,沈括更強調的是占卜者心靈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直覺能力,所謂前知之神、神而通之;至於漢代以後那種象數圖式的系統命理推測方式,顯然落入了機械化的對應模式,難免膠著僵滯。最耐人尋味的是,沈括雖然在命理的立場上,肯定前知之神的神祕直覺,並批判象數圖式命測的固著,但,他並不執迷在占卜推算的命理層次,而主張生命仍然是可以超越吉凶禍福、超越象數、超越二元對立的分別和執取的。換言之,沈括做為一博雅的知識份子,乃能在命理推算與象數圖式之上,追尋一更根源的本體,來做為其安身立命的終極歸依,此即所謂太極、環中等超越象數的本體之境。至此,我們又看到沈括從儒釋道那裡,承繼了一種超越一般命理層次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周易正义》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略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理   历史地位   儒道合流   周易正义   象数  
描述: 《周易正义》是易学乃至哲学发展到唐代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表现出融合象数和义理两种注经方式的解易倾向,而且是儒道合流发展到唐代的一个具体展现形式,并且对宋代易学的注经方式起到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同时保存了大量易学资料。这与唐初大一统的历史环境和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是一致的。
孔子“晚而喜易”与儒家宇宙观之形成
作者: 赵法生   来源: 2012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天道   帛书易传   德性宇宙观   人事   德义   晚而喜易   象数  
描述: 对于孔子与《周易》是否存在密切关系,近代许多疑古派学者做了否定的回答,但是,帛书《周易》和郭店楚简等新近出土文献,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司马迁有关孔子“晚而好易”的说法,而且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孔子易学思想中德义与象数两个方面的关系,即孔子是“明数而达乎德”,象数在孔子易学中依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孔子抵达《周易》所蕴含的德义内容的必经桥梁。更重要的是,“晚而喜易”导致孔子晚年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实现了从早期“天命观”到晚年“天道观”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内在动力是孔子总结其一生的为学经验并将浩瀚的六经统合为天地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