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周易正义》的宇宙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正义》   宇宙生成论   宇宙本体论  
描述: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作为《五经正义》之一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的重要之作,该书虽然以魏玄学家王弼、晋韩康伯之注作底本,且疏不破注的思想也确实起着一定程度的作用,但该书还是力图对王弼的玄学易进行纠偏,序言中先以辅嗣为本,必以仲尼为宗的编撰宗旨,表现出试图融汇儒道、贵无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学术倾向,其中宇宙观方面的纠偏倾向是其立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试析汉代的宇宙生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宇宙生成论   玄学   特点  
描述: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老子想尔注》之政治思想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科学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一   早期道教   理身治国   宇宙生成论   精气   道诫  
描述: 《老子想爾注》作為早期道教運動的重要經典,分別從政治統治與宗教救贖兩重觀點進行論述,與同時期的另一部經典《太平經》(或是《太平清領書》)分別從道家與儒家思想的觀點進入道教經典的書寫,豐富了早期道教的內容。本文試圖從《老子想爾注》文本著手,進行三個議題的討論:第一個部分處理在《老子想爾注》中如何將原始道家思想中關於道的規律以誡律的形式轉向宗教制裁,就此,《老子想爾注》將道誡、太上老君乃至世俗政治與宗教運動和理解作了異於道家思想哲學論述的轉折;第二個部分處理兩漢宇宙生成論述中關於治身與理國的合致途徑的討論,在「氣」所具備由物質而精神的理解下,《老子想爾注》透過「身」的概念將個人與國家乃至於統治論述作了交代;第三個部分處理有關體道的人格形式,《老子想爾注》試圖將宗教成就與政治統治結合在一起,因此,理想體道的人格,不僅是長生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理想政治的發動者,對於《老子想爾注》而言,在這個意義上,政治與宗教不再是斷為兩橛的對立面,而是可以接榫在一起的彼岸與現世。在結論部分,本文試圖簡單地反省《老子想爾注》與《太平經》兩部經典在學術史上分別從儒、道二家哲學思考介入宗教(道教)論述的結果。 《老子想爾注》透過道誡的懲處能力與道教至高神人格的理論安排,將宗教的長生不死與現實政治的有效治理結合在既政治又宗教的論述形式中,同時在先秦「氣化」論述的思想下,進一步接受了兩漢「宇宙生成論」的思想成就,接續了兩漢以身與國對應的政治論述,不僅豐富了早期道教的思想內容,而且將宗教生活與政治生活有意義地連結在一起。透過這部經典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第一帝國時期的政治與宗教的對話,或者,我們可以便宜地視為像是當代民間社會與國家的對話形式。
中国古代道儒二家宇宙论的异同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宇宙本体   宇宙生成论   庄子   宇宙时空   宇宙本原   哲学思想   宇宙论   儒家   先秦道家  
描述: 对宇宙本原的探索往往是哲学思考和哲学体系建立的起点。哲学作为爱智和求真的学问,必然首先对事物的起源和本质产生兴趣,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如此。在中国古代,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宇宙论,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是其哲学思想和主张的理论基础。本文拟对中国古代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宇宙论进行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理论意义。
中国文化元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国企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儒道两家   道德经   中国文化   法实现   中庸之道   宇宙生成论   独尊儒术   太极   精神  
描述: 儒道两家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中"作为修身的理解不同,即对"中"的理解不同,或者说对"道"的理解不同,导致中国"以儒治国"、"独尊儒术"的二千年的历史无实质性进展,既无法实现"治国"的目标,更遑论"平天下"的目标。
试谈楚简《太一生水》及其与简本《老子》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简《老子》   《系辞》   《太一生水》   天地之道   创生功能   宇宙生成论   《性自命出》   楚简   简本《老子》   阴阳  
描述: 郭店楚基竹简的发现与公布,是学术界的一大幸事。这批竹简对于重新认识先秦学术思想的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解决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提供了非常可贵的新线索。关于这批珍贵文献的性质,除下文将具体探讨的《太一生水》外,笔者的基本看法是:竹简《老子》不但优于今本,而且是一个原始的、完整的传本,它出自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的老耿,而今本《老子测出自战国中期与秦献公同时的太史檐;后者将前者重编、改造后全部纳入①。历史上有小简写杂记之说,而《语丛》四种皆为短简,且言简意赅,其性质当为墓主东宫之师的读书札记,故应更名为《东宫之师札记》。其他各篇,悉属子思学派文献。其中,《缝衣》为子思所记孔子言论,系《论语》类文献;《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为子思门人所记于思言论;《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为子思著作;《成之闻之碑、《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四篇为子思门人著作。这些文献的思想皆极重要。竹简《老子》不含有今本中的高远玄虚之论、非黜儒家之语、南面权谋之术,这说明它有完全不同于今本《老子》的、独特的思想体系。《语丛》四种则为我们提供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儒道融合的范式。而各种儒书更使子思学...
向秀《庄子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世说新语   玄学名士   向秀   郭象   玄学思潮   宇宙生成论   《庄子注》   时代精神   竹林之游  
描述: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成宁元年(公元275年)前后。在血腥的魏晋禅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随嵇康,以《庄子》“人性自然”为旗帜反抗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政治强权,成为西晋王朝的高官。他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但是终极关怀却发生重大变异: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被个体生命的舒适所替代,汉魏之际儒道哲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被阉割,化为对一切不合理现实的认同。由于向秀《庄子注》表达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学思潮退潮时消极妥协的心态,不适合元康名士的理论胃口。因此,在玄学第二次高潮到来的元康时期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于世。而当元康玄学因八王之乱再次跌入低谷时,其理论价值才被郭象重新发现。郭象以其完善的本体论学术方法,成功地吸收了向秀的思想精华,使...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及其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易经》   主体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   道家思想   宇宙生成论   农民起义   知识分子   儒家  
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方化的主体,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如李锦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学基本上居于主干地位”。二是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主体,如赵吉惠“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第三种意见认为传统文化由儒、佛、道三家综合而成,葛荣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佛、道三家构成的综合性文化”代表了这种观点。上述说法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都有借鉴意义,但是从传统文化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又都有片面之嫌,或囿于文化表面形态,或忽视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甚而至于局限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难以自拔。其实,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是有其不同的主体特色的。在社会历史中,文化有其独具的发展曲线,这条曲线不仅可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可以作定性的断面分析。作为传统的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当时客观的社会存在,并且在文化的有机构成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先存在的后来会消亡,原先没有的后来会出现并加入。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决定某个时期文化面貌,影响社会各个文化层面,决定社会心理结构与价值取向并显示一定特色的主流文化,包括社会思...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