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仰·伦理·文化:《诗经》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伦理化   中国文化   伦理品格   至上神   天命观   周人   宗教信仰   《诗经》   天命靡常  
描述: 儒文化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点,是其重视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这一特色曾造就了我们尊尊亲亲的文明古国,型塑了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品格追求,也曾羁绊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脚步。那么,这一特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会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扎根繁茂?许多学者...
向秀《庄子注》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世说新语   玄学名士   向秀   郭象   玄学思潮   宇宙生成论   《庄子注》   时代精神   竹林之游  
描述: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成宁元年(公元275年)前后。在血腥的魏晋禅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随嵇康,以《庄子》“人性自然”为旗帜反抗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政治强权,成为西晋王朝的高官。他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但是终极关怀却发生重大变异: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被个体生命的舒适所替代,汉魏之际儒道哲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被阉割,化为对一切不合理现实的认同。由于向秀《庄子注》表达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学思潮退潮时消极妥协的心态,不适合元康名士的理论胃口。因此,在玄学第二次高潮到来的元康时期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于世。而当元康玄学因八王之乱再次跌入低谷时,其理论价值才被郭象重新发现。郭象以其完善的本体论学术方法,成功地吸收了向秀的思想精华,使...
《吕氏春秋》的人学观评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人性论   老庄道家   人学观   人的社会性   养生论   养生思想   《吕氏春秋》   感性生命   价值取向   人学思想  
描述: 《吕氏春秋》的人学观评说丁原明人学作为人对其自身本质、本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研究课题。仅就我国先秦哲学来说。不仅儒、道诸家对人的问题予以真切的关怀,并且连成书于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氏春秋》,也在综合儒...
儒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的经济发展脉络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积极意义   自耕农经济   中国经济史   中国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儒学   封建政权  
描述: 我虽是孔夫子的后裔,而且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但说来很惭愧,对博大精深的儒学,我并无研究。我的专业是研究中国经济史,距离哲学、宗教、思想等观念形态的学问要远一些。但我对儒学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从总体来说,儒学比较保守、稳健,在乱世用处不大,但在治世或粗安的年代,它却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古人说,乱世尚法,平世崇儒,可说把握住了儒法两家的精要之点。正因为儒学有这个特点,所以在当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