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有信仰的人容易有道德自律的精神:学诚法师在凤凰网世纪大讲坛谈“佛教关切社会道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道德建设   信仰   传入中国   佛教伦理   道德自律   社会道德   宗教   血缘宗法制度   法师  
描述: 王鲁湘: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文化景观,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呢,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国家,佛教作为一种出世的宗教,怎么适应中国人现世的伦理生活呢?有人说,佛教是伦理性的宗教,其所宣扬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和八正道等等思想有着丰
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本心   人格修养   吴与弼   心理机制   道德自律   陈献章   道德修养   理论价值   精神境界   颜子所好何学论  
描述: 吴与弼(1391—1469年).字子博,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入.明代早期著名理学家。他一生躬耕讲学,弟子甚多,陈献章、胡居仁、娄谅皆出其门下。他生活窘困而不应仕请,终生以学做圣贤为务。其自叙云:“十有九岁得《伊洛渊源录》,观周、程、张、邵诸君子出处大概,乃知圣贤之学之美而私心慕之。于是,尽焚应举文字.一以周、程、张、邵诸君子为心而自学焉。”①他私淑古圣先贤.专于人格修养而“不事著述”②。其所存《康斋集》.可以说是他一生道德修养体会的记录。本文拟通过述其人格修养现这一思想主线.廓清其思想的基本脉络,以凸显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理论意义。一、“夙夜孜孜学孔颜”吴与粥仰慕孔、颜、周、程、张、邵、朱等先儒的人格,而期必于虚静、循理、中和、恬淡的人生境界。他说:“心本太虚”o,“寸心元似水”①,以虚静为心之本然状态。他指出;“是心也,其天地生物之心平。验请日用之间,凡非有所为,油然以生者,皆是心也。”。寻“非有所为”,即没有私欲。就是说,在没有私欲干扰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生起之心.都属于虚静之本心。此心.亦即“存平静”之“一理”、‘.是y心固有之仁义礼智”之“四端”.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①。吴与混此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