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荘子•外杂篇》对战国诸家子学的批判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杂篇   Nature   Miscellaneous   chapters   Daoism   in   道家思想   荘子   Outer   百家争鸣   Chuang   Tzu   Reason   理性   破碎大道   schools   Mutual   儒墨   自然   expelling  
描述: 本文處理《荘子•外雜篇》中對戰國時代諸家子學批評與攻擊的材料。《外雜篇》中的材料雖已不能代表純粹的老子或荘子思想,但基本上仍不離道家思路。道家對儒、墨、名、法四家的批判基本上以儒家爲主要對象,其次則是墨家,因此常有「儒墨」連言的現象。另外在《外雜篇》的攻擊對象中儒家常與法家爲一組,而名家則常附於墨家。前者是依於戰國時代政治發展的現況,而後者則正是墨家與名家在先秦子學演變上的脈絡。 道家攻擊儒墨的基本立場是著眼於:絕對世界中自然物性的流變與相對世界中倫理價值的執持之間的衝突。因此其指斥儒家時在其「仁義」價值的永恆性,而指斥墨家時則常在「尚賢」的偏執及其易成私僞的弊病,其根源都在於道家立基於自然物性的流動,強調因時爲變。而儒墨則肯定人類倫理的天性,故強調其價值的永恆。當然百家之間的相互攻擊,原因並不止於其思想結構本身的差異性,而是在表現出一套政治意識之後,進而企圖在實際的政治舞台上實地施行時所造成的相互排擠的結果。另外,本文在結語中討論秦漢以至魏晉以下基於「自然」與「理性」觀念的互補,形成儒道二家思想的融合,而成爲中國歷來政治思想的兩大主軸的發展過程。借由儒道二家思想後來的結合,或許更能顯出先秦時代彼此相互攻擊的立場取向。
中医学多元价值取向之医疗行善的形上动力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Doing   儒佛会通   Values   Goods   Orientation   儒家   医病与医病关系   医疗行善一   Medicine   佛家   Buddhism   and   中医学   of   Mutual   Chinese   understanding   Confucianism   价值取向  
描述: 中國傳統向來將「行醫」稱之為「仁術」,「行醫」與「行善」根本是「同一」的作為。而無論中、西醫學所強調的都是醫療行善;只是西醫有其醫療的倫理架構,而中醫亦自有其實踐的思想基礎。因此,在實際作為上仍有其差異之處。本文作者無意作中、西醫學在行善方面的比較,而是直接針對中醫傳統醫療行善的根本思想基礎加以省思。中國思想向來是具體實踐上的反思;因此,中國思想不同於西方知識體系之思想與實踐的由分而合,卻是一種驅使實在作為的形上動力。這正是思與行合而為一的生命學問。另一方面,中醫醫療實踐主要在於病人的主訴症狀,重視全人的身心調息以及靈性上的關懷;因此,中醫的醫療實踐,其醫病之間是既被動又主動,既主動又被動。中醫的實踐,實是一種慷慨的面對他人而與之共處,已然超乎「溝通」的彼此對待。在如此情境下,每個病人的差異性、不可化約性、甚至其奧祕性所呈現的多元價值方才得以彰顯,而不再只是(醫學)知識與客體對象相符應之邏輯結構的單一價值判斷。然而,在中國傳統思想上,對醫療實踐影響最深的,除了由儒家的仁愛思想而衍生的義利之辯與以「孝」為主軸的家族觀念之外,就是佛家的因果輪迴報應之說以及布施、功德、慈善之思想的作用。儒佛之會通在中醫醫者身上的整合,造就了中醫學之醫療行善的形上動力,只是這股動力在當今之世如何闡明而使之再「動」起來?這卻是受西方醫學思潮情境下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文即為此作初步的探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