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来注易经图解 上下
作者:     来知德   杜永明   柯誉   来源: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来注易经图解》凡十六卷,明人来知德撰 来知德(1525~1604年) ,字矣鲜,号瞿唐 明代易学大师,著名理学家,世称来夫子。      “《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日矣”来知德注《易》强调理、气
易经解析与致用
作者: 王以雍   来源: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易者,变化;经者,永衡,世间一切,变化是永衡的。国外把《易经》称为“易学”,认为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以人为例,生命是变化的,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生,长,壮,老,死,这个规律可以延伸至一切。《易经》从
易经杂说 第3版
作者: 南怀瑾述   来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易经 中国古代的大数据
作者: 王建   来源: 北京:作家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和不易,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本书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了《易经》与大数据的联系,比如易经的预测性、逻辑性
易经》心解 与文王面对面
作者: 王建   来源: 北京:作家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 《〈易经〉心解:与文王面对面》是作者多年研究《易经》的思想结晶。综合以往各家的易学成果,试图体味易的真谛和文王的本意,本着象、数的基础而阐述易理,把儒释道的相共相通返还于易,对《易经》做出了新的解读
易经管理哲学基础
作者: 成中英   来源: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应用   管理学  
描述: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易经管理哲学的普及教程,全书在总结古今中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易经管理哲学为核心,融入儒、道、兵、墨、法诸家学说中的管理思想,建立起一套富有中国古老智慧的,具有实在性、包含性
易经与孔子的蝉蜕龙变
作者: 谢宝笙   来源: 北京:华夏出版社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哲学思想   孔丘   对比研究  
描述: 易经与孔子的蝉蜕龙变
易经五行灾异学说(附五书注)
作者: 徐芹庭   来源: 北京:中国书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皆探测阴阳,宏观宇宙,立断吉凶之学也。易经五行灾异学说渊源于《春秋》,本之于《书经?洪范》,根据《易经》之本旨,卦气卦侯谶纬之学,益之以《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及阴阳家邹衍五行始终之大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从易经到禅
作者:     荣格   杨儒宾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描述: 本书是20世纪西方著名心理学大师荣格研究东方经典的专著,对《西藏度亡经》和《易经》等佛、道、禅、儒的代表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学剖析。
北大周末国学课 易经智慧今说
作者: 巨天中   李放   来源: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国学”是以伏羲炎黄哲学为源头,以易经和儒、道、墨、法等为主干的中华优秀文明的总称。“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东方汉学文化的本体和源泉。西方人出于对中华文明的尊重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