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家学说和现代社会的互动
作者: 余麦风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首先请允许我以印度尼西亚儒学会的各义表示感谢国际儒学联合会的邀请,很荣幸地能够参加今天召开这个国际儒学联合会研讨会,并且让我在这个庄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论孔子的人格学说
作者: 彭林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所谓人格,从本质上来说,是要回答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人根据什么把自己从禽兽中区别出来?这是人类自古就关注的重大问题,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就是古希腊哲人的回答之一。现代科学的诸多学科依然在探索它的答案,如体质人类学将人定义为"直立行走的动物",考古学将人定义为"能够使用工具的动物"等等,都力图将人类从动物中区别出来。而远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作者: 崔大华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内在结构   道德观念   儒家  
描述: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其表现为儒家经典中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有所谓"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不同的归纳;且因缺乏明确的界定,相互间
儒家仁学与当代道德建设问题
作者: 刘学智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学说尽管丰富多彩,但是"仁"是其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学是儒家学说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被诠释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一贯坚持的核心价值,这则是大家所公认的。从历史上看,孔子的仁学经过先秦、汉儒、宋明诸儒的逐渐深化性诠释,"仁"从最初主要体现为"爱"的情感而演变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最后发展为"天地万物一
义利之辨:儒家正当性优先原理
作者: 于民雄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熹:《与延平李先生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从朱熹的判断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儒家的性质、立场和价值取向,正是儒家的道德学说和道德政治论使它与佛教、道家、法家区别开来。
儒家仁学的实践意义
作者: 蒙培元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人类发展和多元文化下的价值建构时,儒家的德性之学及其核心——仁的学说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仁的德性具有何种实践意义?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儒学的当代使命,主要体现在这里。
儒家所说的“学”与当代教育
作者: 何沛雄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孔子学说儒家思想是十分重视"学"的。《论语》记载孔子与门弟子讨论"学"的问题很多,其首篇第一句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二十篇,提及"学"的共十五篇,论"学"的凡六十四次之多,而孔子自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学"。
完成使命的《儒教国教化》学说:围绕日本学者的议论
作者: 井之口哲也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序言2005年3月,福井重雅的著作《汉代儒教的历史研究——对围绕儒教成为官方学派的定论进行再探讨》(汲古书院)得到了出版。这本著作是福井花费近四十年精力执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福井通过收集各种论
儒家平等观念
作者: 高瑞泉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平等"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它与民主、自由等其他现代性价值一起,既共同构成了现代价值的基础,又彼此之间充满着紧张。由此也引发了不同倾向的政治和哲学派别的复杂论争。另一方面,对于儒家价值的研究虽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但是深入讨论儒家平等观念的论著却似乎少得不成比例。本文以概论儒家平等观
从《孟子》“舜窃父负而逃”与《新五代史·周世宗家人传论》:论儒家的“權”说与觉醒精神
作者: 鄭滋斌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绪言《孟子》是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典籍,记载了不少备受后人讨论的学术课题,包括孟子(约西元前385年~西元前304年)答桃应的舜窃父负而逃一章,是儒家对于人伦与法理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态度。欧阳修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