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浙东学派经学思想研究
作者: 姜海军   来源: 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对二程学的传承、发展、两宋之际浙东永嘉经学的传承与思想转向、高闶与二程之学在浙东地区的传扬、郑伯熊的经学诠释与永嘉学的思想转向、郑伯谦《太平经国书》及其思想旨趣等。
天津地区的经忏佛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大约公元1世纪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我国。它与西方国家的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不同,其最大特点乃是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中国国情与民情,以致逐渐与中华民族
富阳地区"七月半"习俗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文化"   "道   "传承与发展"     "七月半习俗"  
描述: "七月半"习俗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本文从富阳地区"七月半"习俗介绍,"七月半"的来历,从道、佛、儒文化的角度解释"七月半"习俗及我们应如何传承与发展"七月半"习俗这四个方面,对该地区的"七月
由秦爨公师徒看清初中原杞县地区的印学状况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秦爨公   文人印学圈  
描述: 明清之际,印学勃兴。中原杞县地区存在着一个以秦爨公及其弟子为中心的文人印学研究圈。秦爨公《印指》及其弟子冯泌的《东里子论印》是两篇集中体现他们印学理念和审美取向的重要文献。前者尊古而针砭俗儒流弊
民族地区职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民族地区   教育工作者   专业课教师   儒效   人才基础   耨耕   政府工作报告   以通   职业学校教师  
描述: 打下基实的人才基础。一、什么是工匠及工匠精神1.什么是工匠?《逸周书·文传》:"山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
德州达拉斯地区儒安小学举行孔子课堂揭牌仪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   汉语教学   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  
描述: 5月12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孔子学院(以下简称UTD孔院)下属儒安小学孔子课堂举行揭牌仪式。HEB(Hurst-Euless-Bedford三区)独立学区负责人谢丽尔·哈里斯(Mrs.CherylHarris)、儒安小学副校长索尼亚·加西亚(Mrs.SoniaGarcia)、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史兰新、儒安小学中文教师刘冉和学校近百名学生参加了揭牌仪式。
儒、法之间的过渡环节:战国时代三晋地区的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夏   三晋   儒学  
描述: 儒、法之间的过渡环节:战国时代三晋地区的儒学
东北地区农村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存阅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因素   西方宗教   儒释道   萨满教  
描述: 在自然条件方面,东北自然环境恶劣,民众对超自然力的无限崇敬与寄托,因而信仰萨满教,也产生了原始图腾与禁忌;在政治方面,东北民间宗教信仰自由发展,具有浓厚的原始性、地域性、复杂性。在历史中,东北农村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和民众迁徙之地,形成多元文化框架,出现儒释道、萨满教仍然存在的多元信仰结构,乃至后来的西方宗教。
美国德州达拉斯地区儒安小学举行孔子课堂揭牌仪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   汉语教学   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  
描述: 5月12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孔子学院(以下简称UTD孔院)下属儒安小学孔子课堂举行揭牌仪式。HEB(Hurst-Euless—Bedford三区)独立学区负责人谢丽尔·哈里斯(Mrs.CherylHarris)、儒安小学副校长索尼亚·加西亚(Mrs.SoniaGarcia)、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史兰新、儒安小学中文教师刘冉和学校近百名学生参加了揭牌仪式。
舜部落活动迁徙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晋南   豫东鲁西   迁徙   舜部落   活动地区  
描述: 舜是儒家学者所称赞的古代圣王,其事迹散见于泰汉典籍之中。关于大舜部落的活动区域,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文献资料中所见的对舜部落的记载具有极强的东方民族的色彩,所记载的与舜相关的地名大多都集中在豫东鲁西地区和晋南地区。由此可见,舜的部落长期在豫东鲁西地区活动,之后经过迁徙到达晋南地区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