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书学视野下的《张猛龙碑》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方面   包世臣   清代   金石文字   金石学   书法   考据学   康有为   书学   法渊源  
描述: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正月,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对于《张猛龙碑》的著录,可推至宋代。赵明诚《金石录》与郑樵《通志略》中将此碑目收入书中。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所撰《东家杂记》是关于孔氏家族史的早期重要著作,书成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卷中载"后魏正光三年兖州百姓为太守张猛龙立清德颂碑"的记载,提供了张猛龙碑与孔庙有关的较早线索。
课予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陈鸿寿的儒释道思想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艺术   成人   儒释道   宜兴紫砂壶   清代学者   陈鸿寿   思想倾向  
描述: 陈鸿寿一生艺术涉猎广泛,工诗文、书画,擅制宜兴紫砂壶,《清代学者像传合集》,录有陈鸿寿持壶像一幅,清瘦而神采奕奕。以篆刻著称,为“西泠八家”之中坚.吴隐《种榆仙馆诗钞跋》云:“有清一代,其书法能自成一家面目者殆无几人,陈曼生先生超轶于汉晋六朝.并与刻印为世所珍重
论苏轼 《黄州寒食帖》作品的诗性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寒食   中国书法   建国初期   诗性精神   黄州   作品   苏轼  
描述: 中国书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唐朝重“法”,到宋朝尚“意”,标志着宋代书法走向新的书风。在北宋朝建国初期,为了建国安邦,宋初的统治者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策略。宋朝文人在艺术表达比前朝文人更加注重情感性。禅宗作为一个教派,强调心性修持并获得心性升华,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它的超越性解决人在现实中遇到的困惑,这正符合一部分失意文人士大夫的心理需
论苏轼在黄州期间书法创作的情感精神——以《前赤壁赋》和《黄州寒食帖》为例进行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品   宋四家   书法创作   《前赤壁赋》   乌台诗案   儒释道   文人士大夫   黄州寒食帖   君子小人  
描述: 北宋时期,由于受到少数民族的入侵,政治腐败,小人专权。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受到迫害,无法实现政治上的抱负,转而投向艺术的创作。这时期艺术理论也融合了儒释道的精神。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开启了宋代艺术尚意的新风尚。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由于受到老庄“无为”哲学思想和禅宗“超越于本体自觉”意识的影响,他通过心性、心理、情感、认识、观念等方面的思考和透悟,摆脱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
李白、杜甫的书学思想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   心成颂   书学   笔髓论   唐太宗李世民   三十六法   书论   智果   王右军  
描述: 初唐书法美学依托儒家思想,从儒家立场对书法重新理解与建构,提倡"中和之美"、"尽善尽美",极力倡导"法度",以法度为书法美的标准。"法"的思想起源于隋代智果的《心成颂》,成熟于欧阳询的《三十六法》、虞世南的《笔髓论》及唐太宗李世民书论。这个时代孕育出了欧阳询、虞世南等尚法大家。可以看出,唐代书坛文人圈子间交流书法蔚然成风。由于博学硕儒们的介入,雅集不再是单纯的聚会,其中不
傅山论书诗私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傅青主男科   霜红龛集   阎若璩   戴廷栻   荀子评注   潘耒   自古及今   陈僖   论书   王弘撰  
描述: 自古及今,历代皆有硕儒翘楚,他们往往能够开一时之风气,为人文盛事推波助澜,领袖群伦,沾溉四方。晚清之傅山,即此等人物。其所交游,朱彝尊、阎若璩、王弘撰、全祖望、陈僖、薛宗周、潘耒等,皆一时硕学;其所友,戴廷栻、曹溶、白孕彩、范云茂、钱文蔚、王予珪,俱当时名士;其所成就,便有《霜红龛集》、《两汉书姓名韵》、《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等著作。梁启超曾将他与
民国学者书法略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积累   政治活动   民主革命家   艺术感染力   学术研究   民国史   行草书   大繁荣时代   民国时代   思想解放  
描述: 回望百年民国史,破除与建设共举,消解和创造并行,厚实的文化积累与自由的文化交流同步,战乱、灾难的不安与思想解放、生机洋溢的学术氛围融汇,所以民国时代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另一个"乱世",另一个学术大繁荣时代。书法在民国时代由于学者大量的介入,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换句话说,学者与书法在民国时代达到历史最佳契合点。学者眼中的书法往往是治学之余事,但是由于长期的浸淫,笔端无不充盈着郁郁芊芊的文气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章太炎是叱咤风云的民主革命家,也是博古通今的学者,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伴随其一生,可谓亦侠亦儒。
才高学博 诗书双绝:晚清西南硕儒莫友芝的书法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莫友芝   中国书法   《辞海》   晚清   曾国藩   书法艺术   西南   作品   版本目录  
描述: 《中国书法全集》“篆隶篇”463页上一幅用笔挺拔,方折有力,自然灵动,荡人心脾的横幅隶书,就是晚清西南硕儒莫友芝临的《耿勋碑》作品(见后附作品)。这幅作品同时又选刊在《中国书法全集》“篆隶”宣传稿的扉页上,可见其书法功力是属大家之列。翻开《辞海》584页可看到更详细的介绍:莫友芝“清学者,诗人、字子倔,号鄙亭,晚瞪叟,贵州独山人,道光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善书法,为晚清宋诗派作家,与郑珍齐名”。[第一段]
游离于古典和浪漫之间:梁实秋书法管窥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相结合   长时间   中国传统   中西沟通   书法艺术   创作理念   梁实秋   古典   浪漫主义精神  
描述: "。[1]先生为人、为文游于"古典"和"浪漫"之间,爱好广泛兼及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领域。在书法方面有着惊人的造诣,其书作传统功底深厚,气息高古典雅。先生的书作是对其"古典"和"浪漫"创作理念的最佳
苏轼佛教治心养气与其书法之气的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养气   佛教   书法   社会影响   继续发展   苏轼  
描述: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在长期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佛教与我国固有的儒、道思想相互碰撞、彼此融合,逐渐构成了以儒、释、道三教为基本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北宋以降,由于帝王的推崇及士大夫的热衰,佛教继续发展,其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据记载,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时,僧众人数达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