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新汉学”丛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当代中国政府   张康之   职能范围   一本   发展前景   组织体系  
描述: 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政府》张康之张乾友主编定价:88.00元政府与我们的一切方面几乎都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需要了解政府。本书就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政府的著作,在纵向历史沿革和横向多面展开两个维度上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形成与发展、组织体系与权力结构以及职能范围等内容,并展望了中国政府未来的发展前景。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获得对中国政府基本概貌的认识。
老庄对人自身问题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体   人性   庄子   心机  
描述: 先秦诸子对人自身的问题,各有不同的认识,老庄的认识最深。儒家有"荀子性恶说",只是意在立说,对人性的问题并无深见。但自孔子始儒家即有一种"幽暗意识",认识到人自身的昏暗,是政治混乱的根源,此种认识在儒家传统中影响深远。墨家有"尚同"说,意识到人的原初状态,是人人各有私见,相互敌视,需要政治权威才能维持秩序。此说是先秦集权政治思想的人性认识根源,法家进一步发展,至韩非集大成,对人的私心和危险有深刻揭示。但韩非之说同时受道家影响,道家对人自身问题的认识最有深意,却一向未为学界重视。道家崇尚自然之道,以道为天地原初浑然状态,人脱离自然,心智机巧百出,此为社会一切问题之祸根。老子始倡其说,庄子进一步发扬。《庄子》外篇有性自然说,是对人类原初状态的想象。若以人性演进历史为一长河,庄子设想源头清澈,正为对比后来流变的混浊。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对人性的黑暗有最深的洞见,认为人类造恶的根源,即在个体生存方式本身。此说上承老子,下启后世儒学。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神性   宗教   理性  
描述: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中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多元互动的良性机制。三教之间的互动及其内部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形成中庸、平和的心态。
南京大学出版社 精品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语言   马拉美   亨利·詹姆斯   杜拉斯   后现代主义思想   穆齐尔   精品推荐   普鲁斯特   克洛代尔   儒贝尔  
描述: 《未来之书》[法]莫里斯·布朗肖著赵苓岑译定价:48.00元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莫里斯·布朗肖的文论集,以富有激情而玄妙的叙述语言,通过对荷马史诗、普鲁斯特、歌德、阿尔托、卢梭、儒贝尔、克洛代尔、博尔赫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布洛赫、亨利·詹姆斯、穆齐尔、玛格丽特·杜拉斯、黑塞、乔治·巴塔耶、马拉美等经典作家的品评,表达了他对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系列问题的看法,可谓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渊薮。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隋唐思想学术   三教关系  
描述: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的儒学、佛学和道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唐宋之际形成绵延千年之久的三教合一思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三教关系   中国佛教  
描述: 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佛教不断得到发展,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中国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从三教关系中来透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牟宗三儒释道三教的哲学证立与圆教判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实践的智慧学   牟宗三   哲学证立   圆教判释  
描述: “实践的智慧学”是康德对古希腊“哲学”意义的揭示。牟宗三通过“实践的智慧学”哲学古义的诠释,以及“哲学”与“教”统一性的证明,为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奠立哲学王国中的合法地位,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融通拓展出理论的地平。在“实践的智慧学”诠释基础上,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对儒释道三教进行了现代哲学的建构,并展开“圆教判释”。牟宗三的“圆教判释”,是“实践的智慧学”意义上的“哲学判教”。
蓝帽回回与犹太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犹太人   蓝帽回回   犹太门  
描述: 犹太人流散在伊斯兰世界的模式和特点能够对入华犹太人的相关历史记载有所照明.开封犹太人所戴的蓝帽,历史溯源深远,属于伊斯兰教强调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区别标记”之一种.而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提到的杭州“犹太门”,其实是杭州不说汉语的穆斯林按照伊斯兰世界的通用语对犹太区的称呼,不应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当地真有一座名为“犹太”的城门.以往对古代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关注的是他们的华化或儒化,而忽略了他们与当地穆斯林的可能更为密切的互动.
从“真一说”看明清之际的回儒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一说”   中国伊斯兰教义   回儒融合   刘智  
描述: “真一说”以“真一”的概念为理论基石,“真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伊斯兰教进入中国汉语言环境后实现了两次转换。首先是宗教信仰层面的转换,由安拉至于“真主”;其次是理性思辨层面的转换,即由“真主”而“真一”。前者的转换(融合)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后者的融合则已进入哲学层面。
天人合一:学术、学说和信仰:再论中国哲学之身份及研究取向的不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文化建构   两种定位   方法论   两种定向  
描述: 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的研究内容却是两千年来的儒释道文化传统,故在其形式和要求与文化传统的角色和使命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甚至会有相互冲突。因此,中国哲学有现代学术与民族文化两种身份和多种角色,在研究中则存在着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两种取向。本文以此为理论框架,以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和现代讨论为实例,进一步讨论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问题:一方面梳理上一世纪关于天人合一之讨论;另一方面则以学术界甚少讨论的宋元明清以来直接提到"天人合一"一语的文献入手,说明学术研究和文化重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者方向、方法、标准都有重要不同,并尝试就此提出初步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对如何创造和建构现代天人合一理论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引起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