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调情理”看冯友兰的儒道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观   道德   情理  
描述: 冯友兰先生在《新世训》"调情理"篇中,评述了儒道两家对于情与理关系分析的各自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冯友兰先生对于儒道两家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两家思想虽有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之中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因而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思想是接着儒释道思想融合成果——宋明道学讲的。
龙开胜书艺的精神体认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开胜   龙开胜书法   书法创作   书论  
描述: 龙开胜书法创作诸体皆有,其着意于立意、形态、笔墨、布局以致诗情画意。中国儒释道等传统的精神内核和古典书论的见解,在其书法创作中皆有所体现。龙开胜承贤者遗风,以胸中才气陶其学养,兼采众长而付诸实践,最后在书法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精神绿洲。
儒、道生态伦理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儒道互补   科学发展观   环境道德   生态伦理  
描述: 先秦时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提出了各自鲜明的环境生态伦理思想。以儒、道为互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环境道德与生态智能,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环保思想资源,而且也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宋代儒家经书版本的文本类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经书   文本   宋刻本  
描述: 从今存宋代儒家经书版本实物看,宋代经书版本的文本类型,大体可分为白文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合刻本四类,其中经注本又可划分为单经注本、经注附释文本及重言重意本三类;注疏合刻本又可分为不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与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两类。
李克生平业绩考:子夏弟子丛考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克   李悝   考辨   业绩   生平  
描述: 李克即是李悝。《汉书.古今人表》记李克、李悝为两人,承此说者引《韩非子.难二》李克的言论,不仅不能证明李克与李悝不同,反而更让人相信李克、李悝是一个人。李克作为子夏门下政事弟子,后来成为法家鼻祖,具有亦儒亦法的双重特点。钱穆说"法原于儒",从政事之儒产生前期法家也是历史的必然。李克曾任魏国上地守,后任中山相,在魏文侯晚年和武侯前期任魏国相。相中山是相魏的前奏,治魏"尽地力之教"著《法经》,是治中山的扩大与发展。
南宋词人李曾伯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斋类稿   版本   班马字类补遗   李曾伯  
描述: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梓堂。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于荆州又成《续稿》八卷,收录两年间新作。《续稿后》则收录宝祐二年(1254)至景定二年(1261)七年间之新作。后,其子李杓于咸淳六年(1270)将文集三刊于书市,印成巾笥本。然是集现已无刻本传世,今所见均为清抄本。又有嘉定十三年(1220)至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在蜀,曾与老儒王揆合作《班马字类补遗》,然宋版《补遗》今已不存于世,今《班马字类》五卷提行本(附补遗)主要有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涉闻梓旧》本。
魏晋玄学美学精神浅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玄学   美学精神  
描述: 魏晋玄学在各发展阶段虽有不同特点,但始终围绕“名教”与“自然”问题进行儒、道整合,试图形 成一种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指导理论。但客观结果却与理论目标相悖离,魏晋玄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论指导 并不成功,而它在儒、道整合中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精神,即现实基础上对美的极致的追求。对这种美学 精神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就是对魏晋玄学的深刻理解。
唐代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对绘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儒释道色彩   唐代绘画   开放性   兼收并蓄  
描述: 唐王朝对文化所实行的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唐文化呈现出儒释道三教色彩、对外开放性以及创新意识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唐代绘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成就的基础上,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粹,经过碰撞、沟融丰富发展自己,开拓进取,呈现出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各种画科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发展。人物画融合南北艺术之长,进入一个焕烂求备的新时期。鞍马画方面的兴盛与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花鸟画则逐渐成熟并形成独立画科。
经济经典文献与当代青年了解传统经济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经济思想   经济经典文献   古为今用   民族特色   当代青年  
描述: 经典文献是中国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出"治国安邦、经世致用"精神,对当今社会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商品经济思想、经济伦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经济改革思想、经济生活思想五个方面,对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分进行讨论,揭示传统经济思想的民族特色,考察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反映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这一共同理想当中,希望能够引起当代青年对经济经典文献的关注。商品经济思想中包含重视商业的因素,《管子》倾向于农末并重。所谓重农抑商,有可能把产业结构属性词语和商德属性词语错误搭配在一起。经济伦理思想中,儒、墨、道、法重视以信义、互利、共利、法制等处理经济关系。"天人合一"就是道德合一。财富观引出划分贫富,富裕观引出勤劳致富。义利观推崇的是诚信、公平。经济管理思想涉及盐铁专卖、钱币官铸私铸等问题。经济改革思想以税收制度为例,延伸到富国富民、整治腐败。经济生活思想以"仓廪实"、"衣食足"来强调解决温饱问题,向往达到儒家提出的"小康"。
林语堂真的是“一捆矛盾”吗?——由《京华烟云》看林语堂中庸、和谐的人生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林语堂   和谐   “中庸”  
描述: 从林语堂的代表作《京华烟云》入手解读林语堂的“一捆矛盾”,认为林的一生其实并不矛盾,他将道、儒、基督教等多种思想兼收并蓄,以“中庸”为主线将其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复杂而和谐的人生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