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美学精神   儒家   中国传统音乐  
描述: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长期以来深受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表现的是人对富有哲理的智慧和境界的追求。儒家重心性问题的仁学兼伦理学解;道家重心性问题的自然哲学解。儒道家入世与出世的"虚实结合";殊途同归的"天人合一",共同开拓了深远而灿烂的美学精神之苍穹。
魏晋玄学美学精神浅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玄学   美学精神  
描述: 魏晋玄学在各发展阶段虽有不同特点,但始终围绕“名教”与“自然”问题进行儒、道整合,试图形 成一种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指导理论。但客观结果却与理论目标相悖离,魏晋玄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论指导 并不成功,而它在儒、道整合中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精神,即现实基础上对美的极致的追求。对这种美学 精神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就是对魏晋玄学的深刻理解。
儒道禅审美感官论──中国传统审美感知理论研究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感官   美学精神  
描述: 儒、道、禅均认为“心”是审美的基本器官,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特性。而在心本体、心功能的认识上三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出三家哲学美学思想的差异。同时,历史地看,三家的审美感知论又有着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存在着交汇融合的可能,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得以确立并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中庸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李娜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言志   中庸   摹仿自然   美学精神   文艺美学  
描述: 中国古代至圣孔子和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人类文化历史上“轴心的时代”的文化巨人。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的主张“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既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又是他们的方法论,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中庸”思想及其相关内容也有不同的认知内涵。 br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中庸”就是“用中”。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人格修养,在行动中每时每刻奉行“中庸”的标准,做到“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强调培养符
儒、道、佛 三家美学精神的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   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精神   文艺工作者   中国美学   美学精神   审美心境   文艺创作  
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和美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中华美学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必须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道家和佛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生万物   中华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理念   大爱精神   儒释道   文化价值观念   美学精神   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  
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这个号召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化;道家
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涵与戏剧表导演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戏剧   创作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美学   精神内涵   审美精神   美学精神   戏剧创作   创作原则   重要组成部分  
描述: 中国美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传统美学对于美的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集各个领域、各个艺术门类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的庞大系统。中国传统美学集合儒、释、道三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美学内容、美学精神、创作原则源远流长,其核心的、主要的思想和精神内涵直到今日都是积极的、先进的和科学的;它不仅与许多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部分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而且自身有着独特的范畴和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虚静与躁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书法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境界   文化内涵   躁动   自适   美学精神   含蓄蕴藉   当代书法艺术   创作境界   虚静   创作主体  
描述: 晋人书法平和自然,含蓄蕴藉,追求一种"虚静"的审美境界。强调创作主体在作书之前须凝神静虑,主张"凡书贵乎沉静",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怡然自适的创作境界。这是受儒、道、玄"虚静"说的影响。老子《道德经上篇·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荀子·
晋人审美精神对当代书坛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精神活动   审美境界   文化内涵   创作心态   当代书法   美学精神   准备阶段   虚壹而静   虚静  
描述: 冲和、平静、自然、含蓄、韵致、优雅是东晋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境界,人、文、书三者合一也是晋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晋人书法平和自然,含蓄蕴藉,追求一种冲和的、“虚静”的审美境界。强调创作主体在怍书之前须“先干研墨,凝神静虑”,主张“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追求平和的创作心态,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怡然自适的创作境界。而晋人书法的这种“虚静”美学精神是受儒、道、玄“虚静”说的影响。《老子道德经上篇·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荀子·解蔽》篇里“虚壹而静”。认为精神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应具备涤除“十蔽”的“虚”,专心致壹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