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道儒佛医
作者: 暂无 来源: 旅游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中和   道儒   虚静  
描述: 道儒佛医
道儒佛医
作者: 暂无 来源: 旅游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辩证论治   普度众生   道儒   虚静  
描述: 道儒佛医
“虚静”说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品文选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绘画艺术   澄怀观道   虚静  
描述: 一个民族的绘画观与这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儒、释、道这三个方面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并构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内涵,更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虚静"说是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最先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第十六章)他指出:只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的状态,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才能体察物象于细微精妙之处。这种空明一片,湛然朗朗的状态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家所需灵感的基础亦是艺术创作之中的最高境界。
刘勰“虚静”说渊源又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先秦诸子   虚静  
描述: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浅谈严羽“妙悟”之空灵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静   空灵   空寂   虚静  
描述: "妙悟"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观点,而理解妙悟的关键是空灵说,宋朝是儒家道思想大融合的时代,要理解空灵说就必须要从这些哲学思想中去寻找,佛家的空寂说,道家的虚静说,以及儒家的空静理论,这些都可以作为空灵内涵的一种外延,因此我们要探讨这些概念与空灵的关系。
浅论老庄虚静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状态   老庄   虚静  
描述: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虚静"的观念,源于老庄哲学。作为哲学中的所述的"虚静",不仅道家有所论述,而且儒、法、佛各家都有所论及。本文主要从老庄哲学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虚静说
浅析《文心雕龙》中“虚静”的来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来源   虚静  
描述: 学术界关于“虚静”思想渊源存在几种说法,但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经过刘勰改造和提炼的新的概念,从直接征引的角度而言,“虚静”说来自于《庄子》。从思想吸收方面来看,“虚静”说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养份,保留了道家思想中养气的因素,摒弃了其中绝圣弃智的消极无为思想,吸取了荀子在“虚静”基础上进行新思维活动的积极态度,同时,可能受到了佛学思想方法的某些影响。
宋代青白瓷蕴含的儒之德、释之空与道之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青白瓷   空灵   儒释道   仁德   虚静  
描述: 宋代青白瓷的质朴之感拒绝了华贵、繁杂的色彩与装束,让欣赏之人告别了尘世的喧嚣,换上凝静之心来真切的体会、感悟。通过中国本土或被本土化的儒释道三家审美思想来论述青白瓷之美。
绘云山以卧游: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美学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宗炳   儒释道   澄怀味象   虚静  
描述: 宗炳所处的时代由于政治危机、社会动荡,独尊儒术的局面被打破,老庄思想兴盛,玄学的产生及佛学的发展,呈现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新局面,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宗炳的绘画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澄怀味象”作为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审美范畴其理论价值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山水绘画实践,概括了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同时,从审美心境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虚静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模糊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拙   淡远   模糊美   审美理想   虚静  
描述: 中国传统绘画遵循的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理想,即重传神写意、重表现、重意境的营造,推究这一审美理想的成因,与作为哲学基础的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关系,正是这一具有模糊色彩的思想体系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了简拙、淡远、虚静等特点,表现出浓郁的模糊美色彩。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