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统、道统与政统:康雍乾时期的儒理治世政策与风雅诗学的复兴和变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理治世   儒学复兴   风雅诗学   文化政策  
描述: 清代前中期儒家诗学体系之重建,是明清之际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汉族文人自发的文化反思的结果,而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使儒家诗学体系的重建与政教联系到了一起。文人对道统坚守中的人格独立追求,与政统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反映到文学中就是诗教与政教之间的矛盾。文人一方面充满为儒学元典引发的大济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一方面又面临着安身立命的困境,这种矛盾彷徨反映到文学中,变风、变雅由此而生,儒家诗学之复兴由此而终结。
石头的多层意蕴——论《红楼梦》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三教合一   儒释道   石头  
描述: 从宗教视角对《红楼梦》的创作宗旨及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归一于‘石头’”的观点,并分别从三教归一的整体趋势、《红楼梦》中的梦幻世界以及禅机谶语的点化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一种用于激光高效偏光镜出射光的新型缩·扩束棱镜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射比   激光高效偏光镜   偏振光学   光束平移   剪切差  
描述: 给出了一种用于调整激光高效偏光镜出射光束间距的新型棱镜,利用光斜入射通过平行均匀介质时会发生光束平移的原理,导出了缩·扩束比与棱镜参数的关系以及棱镜的设计公式.选择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使得棱镜具有最佳透射比.通过改变棱镜的边长来调整出射光束的剪切差,从而达到光束的缩·扩束的目的.
从儒法之对比谈先秦儒学官学化的失败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儒法   官学化   失败  
描述: 通过对先秦时期儒法地位悬殊差异的比较研究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学官学化失败的原因。认为先秦儒学官学化失败不是偶然的 ,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儒学的超前性特质所决定的。这说明 ,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统治思想只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和选择
唐代太湖地区官学考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学   教育   太湖地区   办学经费   唐代   考证   道德教化  
描述: 唐前期,太湖地区朔县乡学校绝大多数没有如唐兴学诏令和《唐六典》中规定的那样建立起来。但在中唐时期,主要是代宗大历年间,在该地区却出现了“崇儒兴学”的活跃景象。“学”因“崇儒”而兴,主要原因在于:唐王朝在安史乱后将“崇儒兴学”作为稳定江南地区统治秩序的一项战略举措;以李栖筠为首的一批官僚士大夫亦通过“兴学”来“兴先王之道”,达到纠科举选官之弊的目的。代宗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办学又趋于沉寂。大湖地区官学教育以通经习礼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道德教化为其社会功能,以实现“兴先王之道”、天下大治为最终目的,“崇儒兴学”则是其主要特征。
陆机陆云分裂人格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分裂人格   玄学   儒学  
描述: 吴姓陆氏在孙吴时地位显赫,吴亡后中衰。为重振家族,陆机、陆云徘徊近十年后毅然仕晋。从其传世作品和行为看,二陆心态极其矛盾,有着高度的生存焦虑,人格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似可归于社会的无序和儒玄文化的冲突。二陆的命运可代表入洛吴人的生存境遇。
论王羲之的行政管理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王羲之   行政管理   忧国忧民  
描述: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浅析《文心雕龙》中“虚静”的来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来源   虚静  
描述: 学术界关于“虚静”思想渊源存在几种说法,但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经过刘勰改造和提炼的新的概念,从直接征引的角度而言,“虚静”说来自于《庄子》。从思想吸收方面来看,“虚静”说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养份,保留了道家思想中养气的因素,摒弃了其中绝圣弃智的消极无为思想,吸取了荀子在“虚静”基础上进行新思维活动的积极态度,同时,可能受到了佛学思想方法的某些影响。
儒学在沂蒙地区的传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文化   传播   沂蒙   儒学  
描述: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考察,儒学在沂蒙地区传播的概况为:在儒学的初创阶段,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曾到该地区游学;至战国时期,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长期在该地从政、著述与授徒;两汉时期,该地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弘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文心雕龙》撰年新考辨──《<文心雕龙>历史疑案新考》之商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避讳   佛经  
描述: 《文心雕龙》撰于何时?此事关涉《文心雕龙》研究中有关刘勰思想的认识评价问题,值得考辨。龙学界有关此问题,向有撰于齐与撰于梁二说,惜乎论证各有可以互相指责处,未能圆通服人。本文从对贾树新先生撰于梁的新证据进行考辨入手,综合考察现有《文心雕龙》撰期的所有证据,得出结论如下:《文心雕龙》一书成于南齐末而在梁代有所改动。由此可以对刘勰一生儒佛兼修的学养结构进行确实的佐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