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君子人格及其实践品格
作者: 伏爱华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圣外王   中庸之道   文质彬彬   君子人格  
描述: 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一词赋予了贤德之人,只重其德而不重其位。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德性而成为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典范,更是一种美善合一的人生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是现世的、现实的,充溢着人间情味。《大学》中的内圣外王之道与《中庸》中的中庸之道进一步揭示出这一形象的现世性和实践性。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的君子人格成为后世中国文人人格建构的理想范式。
子夏之“小人儒”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人   前期法家   君子  
描述: 子夏的"小人儒"倾向,应追溯到晋国的文化传统。周初统治者对封于晋的夏遗民"怀姓九宗"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是子夏"小人儒"产生的历史根源。"小人儒"以文明的形式出现,其"重利轻义"、"同于一人"与"爱无差等"的行为方式特点却与"戎夏"传统一脉相承,同孔子之道背离,从而具有野蛮的特点。而前期法家继承的则是"重利轻义"、"同于一人"和重刑主义的戎夏传统。因而,他们与小人儒在行为方式特点上极其相似。
重义轻利、舍利取义:徽商之儒家义利观疏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义利观   经营理念   儒家  
描述: 徽商是在徽州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徽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无不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以"贾而好儒"著称的徽商对儒家的义利之辨深有领悟,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恪守"以义取利"、"重义轻利"、"利不克义"、"舍利取义"的原则,坚持以诚信待人,树立了良好的儒商形象,从而使徽商成为影响全国的一支商界劲旅。
从“地方性知识”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感应”理论   情境   董仲舒   地方性知识  
描述: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知识,产生后会借助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发展成为“普遍性知识”。为使“天人感应”理论成为普遍性知识,董仲舒一方面通过神化皇权获得汉武帝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儒家借助阐释灾异得以参与政事,从而获得儒儒者的支持。并吸纳时人普遍了解的科技成果,使“天人感应”理论获得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天人感应”理论不仅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征,而且从地方性知识发展成为了普遍性知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