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析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诏   大理国   政治伦理思想  
描述: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华传统伦理思想史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奠基于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王权论证、儒释结合、固权观念、德化治国、亲仁善邻及内外联姻,其鲜明特征是包容开放性、经世致用性和国家认同性。
论南诏大理国佛教教育及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南诏大理国   教育  
描述: 有宗教便有宗教教育,研究宗教教育是全面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的关键。南诏后期废道立佛,大理国以佛治国一脉相承,"释儒"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其教育形式是以寺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佛儒经典为课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君权佛授来巩固王权、教化百姓、统一思想。佛教教育是形成大理白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大理白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教育发展机制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南诏大理国   教育发展机制  
描述: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云龙山地白族古村宝丰宗教文化调查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龙   宝丰   山地白族   宗教文化  
描述: 滇西山地白族古村宝丰,明崇祯二年至民国十八年为云龙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宝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宝丰宗教较为繁荣,佛、儒、道和三崇本主相互交融的现象较为突出,至今宗教文化遗存较多。以宝丰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三崇本主信仰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探析宝丰宗教文化的历史源流、特点及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大理国科举制度再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逸士   大理国   试郎  
描述: 根据对同刻一石、同一作者的《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嵇肃灵峰明帝记》的分析,认定儒、释、道三教兼通的碑文作者杨才照为大理国科举出身,"试郎"为大理国科举及第者之称号。大理国的科举制度不仅在考试内容方面与宋朝有差异,在称呼上也与宋朝有所不同。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诏   大理国   政治生活   佛教密宗   互动  
描述: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大理国科举制度钩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大理国   儒学教育  
描述: 大理国时期,儒家学说在境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诵读儒学经典已蔚然成风,文学创作繁荣,已有个人作品专集出现。大理国也实行开科取士制度,其科举制度既有与内地相同之处,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儒释道三教合一,是大理国科举制度的一个特点。
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主义   政治社会化   政治认同   地理环境  
描述: 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五个方面:①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②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③政治认同的二元性;④儒释二教与政治文化和谐共存;⑤贵族式教育、宗教寺庙和本主文化是白族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马一浮的易佛融通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描述: 马一浮深明易道,精通佛理。他以变易、不易、简易三义为易之宗旨,引用三观、二谛及三大释易。他对乾、坤、艮等卦的解释,是他以《周易》统摄佛教义理的思想的反映和展开。他引佛教四智及三身义,对德业进行了深入解释。在马一浮看来,《周易》之道甚大,他分十重大义、十种大义对《周易》之为大进行了解释。马一浮以佛释易,援佛入儒,极大地丰富了儒学的理论视野,实现了儒佛之间的相互融通。
浅析大理“德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德化精神   白族文化  
描述: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