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回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理   姚广孝   儒佛之辨   程朱  
描述: 姚广孝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既是佛教学者,又是一代名臣,还是江湖术士。作为佛教学者,姚广孝对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儒排佛之论展开了回应,他批评宋儒因私废公,排斥佛教却并未真正明了佛教义理,而是出于私心,是邪诐之辞。其《道余录》针对《二程遗书》和《朱子语类》中的排佛论逐一展开回应,以佛教立场对宋儒排佛论进行集中回应反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儒佛交涉深入的历史背景下,姚广孝准确把握了佛教的宗教特质,在这个基础上,辨析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差异才能够深入。也正是基于对佛教区别于儒道发展的特殊价值的深刻认识,对三教关系的发展方向的思考才能摆脱庸俗的三教融合说而做出更有价值的探索。姚广孝的《道余录》因其辨析儒佛关系在明清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栖祩宏、李贽以及南源性派等人都对其辨析佛儒、批判程朱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肯定。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西译简史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翻译   译介史   中国传统音乐  
描述: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何藉由翻译西传是学界鲜有问津的问题。本文从中国音乐典籍、儒经乐论的西传、音乐民族志以及中国音乐学术论文的国际交流中追寻翻译的踪迹,并由此梳理国乐对外译介史,指出译者的认知水平、身份与动机、所处的社会背景对中国传统音乐译介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应依靠“以史为鉴,主动译介”的启示。
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及其社会交往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孝胥   上海   社会交往   遗老  
描述: 作为历史上的一种现实存在,清遗老正逐渐失去其清晰与准确的形象,但主观认识化了的遗老或遗老世界,却日益得到凸显和强化。辛亥革命后,郑孝胥以遗老自命,避居海藏楼。与遗老穷乏憔悴的概念化想象相反,凭藉前清的经济基础及民国后的鬻书与投资,郑孝胥的生活优渥而从容,既充满传统文人的儒情雅意,又透示着十里洋场的现代气息。他交游广泛,活动范围并不狭仄,人际往来达及社会各层面。他标榜"不与民国往来",但实际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遵照中国传统的人情规律,以亲缘与乡谊为重,同时高调标榜政治态度。作为硕学耆儒、诗书大家,郑孝胥在"满洲国"建立之前,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在政治方面,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盘盘大才,屡受出山邀请,操纵中国复辟的日人更是把他当作"一种潜在势力"的代表,着意联络。民初政治存在着多种走向的可能,自1912年至1945年,复辟势力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郑孝胥预身其中,以为己任,从未放弃。他以个体承担的方式,为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发展可能,以及这一种可能的命运,此为他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特与重要所在。
福建闾山教师公庙及法师传说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师传说故事   闾山教   师公庙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福建闾山教师公庙及民间法师的传说故事。师公庙供奉的是业已去世的历代著名闾山教法师,信众认为他们也像神佛一样,具有驱邪赶鬼的能力,能够保护一方水土。法师传说故事以法师为中心,叙述他们到闾山学法、斗法以及为民众斩妖除魔的故事。大量的师公庙及法师传说故事说明了民间流传着一支以法师仪式为主的宗教传统。该传统以"驱邪"为核心,同儒、释、道三教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郭店楚简看先秦时期对儒家六经功用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功用   先秦六经  
描述: 本文就郭店楚简有关篇章,并结合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等出土简帛文献,对照今本先秦两汉如《国语.楚语上》、《庄子.天下》、《荀子.儒效》、《礼记.经解》等纸质传世文献,考察先秦时期人们对儒家六经功用的认识,以及对各经内容的评定,认为二者已基本相同。由此为我们考察经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形成及发展脉络研究提供依据。
从郊店楚简看先秦时期对德家六经功用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就郭店楚简有关篇章,并结合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等出土简帛文献,对照今本先秦两汉如《国语・楚语上》、《庄子・天下》、《荀子・儒效》、《礼记・经解》等纸质传世文献,考察先秦时期人们对儒家六经功用的认识,以及对各经内容的评定,认为二者已基本相同。由此为我们考察经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形成及发展脉络研究提供依据。
闽台民间想象的相通性及其情感诉求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通性   情感诉求   心理经验   闽台民间故事   民间想象   文化性格   民间信仰  
描述: 闽台两地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民间故事作为闽台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丰富的民间想象体现出闽台两地民众共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诉求。特别是在济世救困的想象中体现了共同的崇儒精神、在开拓家园的想象中展现了相似的拼搏性格、在行侠仗义的想象中传达了相近的英雄情结、在神灵保护的想象中演绎了相通的民间信仰。这些相同或相通的民间想象,都与两岸人民的生活实践、心理经验和精神追求分不开,是在两岸密切的血缘和史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经验,在两岸相通的文缘和神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追求,在两岸相近的地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性格取向。闽台民间故事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演绎出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对闽台民间故事相通性的考察和揭示,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两岸民众共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诉求,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的血肉联系,在两岸民众的情感沟通和共鸣中促进交流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闽南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闽台佛教建筑   性格特征   装饰艺术   成因  
描述: 闽南佛教建筑装饰艺术明显地带有地域文化的特点,即世俗气息重,喜乐色彩强,而淡化了宗教本来应该体现的神圣意味和佛教所崇尚的清静感。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局限性;二是儒、道、释三家的合流,让闽南佛教寺庙的祭拜物和装饰物件丰富和热闹起来;三是闽南乡民重视现世、讲究实际、淳朴直率的性格所致;四是自然环境激发的结果。
试论《绿野仙踪》的非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   《绿野仙踪》   理想失落   宗法政治  
描述: 《绿野仙踪》从儒家文化的本源上映照出现实的荒谬 ,从其思想核心、思想基础、政治理想三个层面暴露了儒家文化的变异衰微 ,已失去其原有的治世活力。小说写到部分儒士的暂时成功是在修道成仙者冷于冰的帮助下获得的 ,揭示了儒家文化的理想已彻底失落
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和研究   日本《聊斋志异》  
描述: 二战以后的50年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获得新的巨大发展。表现在翻译方面.不但数量大大超过此前,尤其有以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为底本的译作先后问世。其次是改编的成绩前所未有。不但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而且时日本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蒲松龄厦其著作(主要是《聊斋志异》)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硕儒新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