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统儒学教化观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作者: 倪路路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化   青少年   儒学  
描述: 儒学最重视家庭,家庭可以说是践行传统儒学教化观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既有明晰的道德理想,又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早的和长效的教育资源。但随着近现代的社会转型,儒家家庭伦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日渐减弱,同时因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变化引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犯罪现象却不断发生。本论文从儒学的核心“教化”与家庭教育的内在关联入手,对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文化传承面临的全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经典理论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检视和梳理的基础上,以这些研究的局限
“学”以致仁:新儒学视角下的《幽暗之地》和《铁器时代》
作者: 郑新星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包容性人文主义   新儒学   《幽暗之地》   《铁器时代》   启蒙心态   库切  
描述: 澳大利亚籍南非作家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因其结构精致、不断革新、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和特殊的文化生活背景受到众多批评家的关注。但纵观国内外的库切研究,不难发现目前解读库切作品的文章所采用的方法或视角大都局限于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另辟蹊径,从当代新儒家构建的儒家包容性人文主义视角解读库切早期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铁器时代》,意图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中开拓库切的小说研究。近年来,库切小说的伦理思想及其对人性的思考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本文从新儒学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仁人”及其实现的途径出发,解读库切的
日据时期台湾儒学的传承及其影响
作者: 钟琼芳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儒学   传承   影响  
描述: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1895—1945简称为日据时期)对台湾人而言,是一个易姓改号、政权更替的异族统治时代,日本殖民政府废弃台湾书院、学堂,限制私塾,逐步建立了一套殖民教育行政体制取代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殖民教育夹带着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企图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在日本殖民者强大的同化政策的压迫下,以及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冲击下,台湾儒学面临着内忧外困,有识之士奋起反抗,想尽各种方法来传承传统文化——儒学。他们一边努力保存传授汉学的唯一场所——书房,一边将
胡适儒学观研究
作者: 石庭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适     人文精神   儒教   儒学  
描述: 胡适是近代中国儒学史上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颠覆了许多传统儒学思想中的定势,对于近代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丰富,做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胡适自幼受到程朱理学的濡染,后又留洋美国师从杜威,深受实用主义等西方文化的渲染。他曾赞扬过孔孟儒学,也曾严厉批判过宗教化的儒学,在国人的心中胡适一直以来是一个“反孔非儒”的反儒人士形象。胡适生活是中西文化交融涌动的年代,在他的身上有许多时代的特征,新思想与旧传统、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特质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并存于一体,故而使得他的儒学观显得格外的复杂和难以把握。他一面
清官文化的儒学渊源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官文化   清官   儒学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对清官、清官文化的分析,找到其与中国儒学之渊源,让国人与外国人都可能从论文之中了解中国官吏中的清流,了解中国清官及中国清官文化。本文从“清”的文字分析、清官在中国史籍、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入手,分析其词义转化,进而找到清官文化的存在,及其稀缺性、传承性的独特内涵。“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是清官文化的物质外壳,清官崇拜是清官文化的行为导向,“忠君、爱民、无私”的清官精神是清官文化的精神内核。清官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必然性、有被传播与再创造的可能性。而清
清代台湾的儒学教育(1683-1895)
作者: 王炯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儒学教育   台湾  
描述: 清代是台湾儒学教育的发展期,经过二百多年的培育,台湾的官学、书院、乡学逐步创建,儒学教育机构遍布台湾各地,被称为“东道之传”的朱子学成为此期间的主流思想。清政府通过儒学教育,逐步淡化反清复明思想,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缓和满族统治者和广大汉族人民的矛盾,推动了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抵抗列强的侵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儒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得到复兴并与程朱理学融合,通过儒学教育,成为台湾人民建设台湾反抗侵略的思想武器,对台湾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努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清代台湾各类学
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学观研究
作者: 陈文贵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儒学   张君劢   复兴理由   新认知   现代化  
描述: 在面对西学的冲击以及中国学者对于民主和科学的要求,中国儒学遭受到严重打击,儒学失去了它原有的形态,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是摆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历史重任。在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的历史性难题中,张君劢首将西方哲学介绍到中国,立身则志在儒行,论政而期于民主,力求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求中国文化之进步。为了复兴儒学,作为新儒家重镇的张君劢,在系统地考察了中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作了思考,认为儒学不应是中国现代化的阻碍,相反的它是实现现代化一种新的思想方法。主张在坚定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的基础上
从西汉儒生的被杀看西汉儒学与王权的矛盾
作者: 程芳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杀   儒生   矛盾   儒学  
描述: 儒学第一次与理想中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相遇,就遭遇了“焚书坑儒”命运,这对儒生是个不小的冲击。虽然如此,但是秦朝政府仍然任用儒生,吸纳儒家学说,儒学并没有在秦朝中断。到了汉朝,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儒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义利观念由从重于义发展为重于利;经书和皇帝的好恶则成为了西汉儒生入仕的主要途径。虽然儒生尽力附庸王权,但是儒生的命运却也沉浮不定,动辄被杀。他们的被杀方式有族、腰斩、弃市、被迫自杀等。其被杀的具体原因各异,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位:韩延寿、萧望之和京房,介绍
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作者: 刘芹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宋代   古代科技   明代   理学  
描述: 随着上世纪“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观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科技鼎盛和开始衰败的两个历史时期——宋、明代为例来探讨儒学对科技的影响问题。科学技术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科技。儒学在宋代发展至其鼎盛阶段的理学,而科学技术也随之到达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明代对传统文化的禁锢和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中国的科技水平也逐步与西方拉开距离,这不是偶然的历史巧合,不能不说明儒学对科技的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特别是在科技发展引起了一系
由儒学信从程度浅析古代名儒的类型
作者: 吴可文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儒   瑕儒   纯儒   超儒   杂儒  
描述: 本文以对传统儒学的信从程度为标准,依照由量的分析达到性的判定之原则将古代名儒分为五大类:纯儒、超儒、杂儒、大儒、瑕儒,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参考儒家传统的“三立”论为纯儒、超儒、瑕儒细分了若干小类。杂儒按照思想倾向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大儒根据时代的学术特征加以归类。文中探讨了各类名儒的特征与代表人物,具体阐明了相关名儒的个体特点,分析了各类名儒之间的差异并对兼类现象进行了梳理,在结论中对文章的类型顺序做了说明。希望能在古代名儒的分类研究方面作出一点有益的探索。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