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台湾儒学传承与政治认同
作者: 陈名实   来源: 福州:海风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台湾   研究   儒学  
描述: 本书着重探讨台湾的儒学传统,对台湾儒学传承及政治认同都做了详细论述,了解台湾民众的文化意识,研究台湾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化及对各个时期民众政治认同的影响,对当前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台湾儒学的传统与现代
作者: 潘朝阳   来源: 国立大学出版中心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台湾   儒学   儒家  
描述: 台湾儒学的传统与现代
台湾儒学:起源、发展与转化
作者: 陈昭瑛   来源: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学   文集   台湾   儒学  
描述: 台湾儒学:起源、发展与转化
南先生的养生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养生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养生之道   国学大师  
描述: 出生于1917年的南怀瑾是我国台湾著名的国学和禅学大师,其学问涵盖儒、释、道、医卜天文、诗词歌赋等。曾一度被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尊称他为“禅宗大师”、“国学大师”等等,然而南先生却拒绝了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而今,
清代台湾的儒学教育(1683-1895)
作者: 王炯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儒学教育   台湾  
描述: 清代是台湾儒学教育的发展期,经过二百多年的培育,台湾的官学、书院、乡学逐步创建,儒学教育机构遍布台湾各地,被称为“东道之传”的朱子学成为此期间的主流思想。清政府通过儒学教育,逐步淡化反清复明思想
王正廷和孔祥熙在国际奥会中对“一个中国”问题之作为(1949~1957)-以王、孔两氏与国际奥会的通信内容为研究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运动文化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正廷   台湾   奥林匹克   中国   孔祥熙  
描述: 1949年以後,IOC出現兩個中國問題。為此,中國籍的IOC委員王正廷和孔祥熙,究竟為中華民國奧會做了些什麼,值得探究。本文採用歷史研究法,以王、孔兩人與當時IOC的相關通信內容為史料主體,藉以了解兩位委員在IOC中對「一個中國」問題的作為,是為本研究之目的。研究時間為1949~1957年。史料無法確保無所遺漏,是其限制。研究結論如下:首先,除了王正廷出席了1955年IOC的年會之外,兩人都沒有參加1949年以後的任何一屆年會,顯然嚴重失職。不過,他們都持反共立場,對IOC提供必要的言責,只是沒有太大的效用。其次,1952年的IOC年會,是第一個有關中華民國奧會的重要會議,但是王氏已經70歲,孔氏則有72歲,要求遠赴芬蘭開會,不免強人所難;於此也特別顯得1955年王氏遠赴法國參加IOC年會的愛國熱忱。不過,若要以此比較王、孔兩人的用心程度,則應考量孔氏本來就不熱衷於體育事務,受任IOC委員,應是基於幫忙的心態,和王正廷並不相同。但是,筆者認為:兩人原初不出席IOC年會的理由,都在畏於兩岸軍事情況的不明,怕出國後回不了僑居地。王氏曾是外交部長,孔氏是副行政院長退休,兩人都是黨國重臣,緊要關頭,全部選擇觀望,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不也是最佳的歷史之鏡。
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闽南茶道   “禅茶一体”   台湾   传播   茶文化  
描述: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
清代边区儒学的发展与特质:台湾书院与内蒙古书院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湾师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蒙古   清代   台湾   书院   儒学   边缘儒学  
描述: 臺灣和內蒙古為清廷不同典型的邊疆之地;二地書院的興建,均是滿清推行「崇儒重道」文教國策的產物,同為滿清帝王儒學所籠罩,並深受朱子學的影響。 二地的書院教育,都歷經長期而緩慢發展的歷程,官方的力量自始至終皆居於主導地位,而倚賴外來師儒甚深。降至晚期,緣於內憂外患,地方官員深覺邊疆應與內地為一體,在臺灣開始實施撫番政策,在內蒙古則更重視漢人的角色,由而均出現書院增長的趨勢;並都表現出民間自發結集、地方官員主動,兩者相輔相成的力量,中央朝廷的因素已趨於被動而褪色。呈顯出晚清邊區儒學教育發展的共同特徵。但二地畢竟在歷史背景、社會結構、地緣關係等方面,極不相同由書院發展所呈現的儒學特質,亦迥然有異。 清代臺灣的政教建制,被內蒙古視為堪可仿效的楷模,前後長達一百多年。此反映遠在海外的臺灣無論在行政建置、文教措施、書院建設以及儒學思想的呈現各方面,都比和中原只有邊牆之隔的內蒙古,更與內地具有一致性。但由於內蒙古向為京師屏藩,邊防重地;清廷以滿、蒙、漢多語的方式培養土默特蒙古與八旗非漢菁英,其受中央直接支援和管控的程度遠高於臺灣,無寧是清廷中央的外衍力量,此又比臺灣更具核心性。二者形成辯證性的對比,並各自顯映其書院發展的獨特性。
经院儒家哲学、禅学与台湾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意识   文学   台湾   佛教   道教   影响因素   儒教  
描述: 全方位抗拒 ,到有选择的吸取 ;基督教会从外在于中国文化 ,到逐渐形成的本土化要求 :都从不同侧面显露了这一动向。近期台湾教会 ,为了更好地传教 ,积极提倡了解儒家、研究儒家。并由此兴起了一种经院儒家哲学
建构本土翻译理论的省思与展望
作者: 暂无 来源: 师大学报(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班雅明   台湾   殖民史   二元对立   门槛位置   本土翻译理论   禅宗  
描述: 本论文以台湾的殖民历史及族群分立为研究素材,以儒释道思想,尤其是禅宗,为研究方法的依据,参酌德国文评家班雅明的翻译理论,企图建构可以反映台湾文化主体的翻译理论。在台湾开拓史上,荷兰人及西班牙人根据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