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墨子.非儒》批孔主张之引史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非儒   孔子  
描述: 《墨子.非儒》批孔主张之引史考辨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的「情志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诗学   上博楚简   〈孔子诗论〉   情志   五际六情  
描述: 自上海博物馆出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之後,其中的〈诗论〉便立刻成为瞩目焦点,因为这一属於战国儒家的出土文献,在汉代以前的经学、文学研究上都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诗论〉出土之前,关於《诗经》研究及先秦儒家的文学批评,都必须依赖着汉代以後《诗经》学的着作,因两汉後至今日在诠解《诗经》的版本方面最早者只存《毛诗序》与《韩诗外传》。然《韩诗外传》重心却是引诗以证所言之事,而不在诠解诗的本身,故向来皆以《毛诗序》为解诗较原始也较主要材料。 本文试图以「情志」一词为关键,以理解其对「情志」之诠释为主,并与先秦儒家中也论及「情志」者做一联结或比较,论述结构则以〈诗论〉之所论诗见诸《诗经》文本已作探讨,再与《礼记》中〈礼运〉〈乐记〉二文之「情志说」为讨论范围,最後与西汉中期之後授齐诗的学者翼奉所论「五际六情」作一探讨,以期透过〈诗论〉、《左传》、《礼记》、齐诗学的爬梳理解,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情志」说有一更好的认知与定义。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性情观与《荀子》心性观比较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性自命出   心术   孟子   情性  
描述: 心性论辩为孔子後战国普遍讨论的重点,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发现的11种总计14篇的儒家着作,其中出土《性自命出》竹简的性情篇笔者认为《性自命出》竹简既不属於思孟,也不属於荀子,倒是与孔子《论语》的思想较为接近。是一篇介於孔子与孟荀之间的先秦儒家要籍。是否能由此重现苍土的文献补遗孔子以後自孟荀间战国时期儒家对心性观论点的立场与阐述。又笔者认为《性自命出》与《荀子》实有其渊源关系,如此便希望由《性自命出》竹简入手,欲探源孔子後不可得而闻的性与天道与《荀子》为何坚持认为《孟子》「性善说」为「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的论述。 思想融汇的脉络或许与历史承续的进路不同,尤其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上。《性自命出》性情观的析解,大致能颇析孟子当时人性论的观点,但只有孟子能真正体证孔子「性与天道」的自觉心,直承孔子百余年後的道德意识之业,不因《性自命出》文献出土而有任何扭曲。但《性自命出》「君子身以为主心」以心为主导的徵验,而身体力行,使心统一性情,而以心正身,以身行心,内外察证修养,至《孟子》突显心灵的一点纯粹而尽心知性,反身诚然而知天命,彻底的精神自觉,体悟为仁由己的道德意识,实有孔子至孟子儒家思想蕴化转折的时代性在。由《性自命出》以接《孟子》时代的流变观来,告子的性情说与《性自命出》的论点大致相符,或许更可作为告子真为当代的大儒的佐证,而非单单源出於杨朱一派,而与《荀子》的思想相接近,或许楚简《性自命出》的发现,对後世批评《荀子》能有更客观的论点。
试探《论语》与《孟子》圣人观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圣人  
描述: 在儒学思想中,道德修养为其主要内容,而道德修养之目的,便是使人之修养境界提升,而最终的目的则是成圣,是故可说,圣人为儒家思想之最终目的。而最早提出「圣人」一词的为孔子,孔子认为,圣人即为领导「三代之治」的圣王,即是尧舜等人,并希望藉由对「三代之治」的提倡,来转变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局面。然孔子对圣人此一观念并未作完整的发挥,在儒家中首先对圣人做完整论述的则为孟子。但孟子在发挥其对圣人之论述时,却产生了一些与孔子不相同的观点。是故本文之目的即在於论两者之圣人观,并比较两者圣人观之差异。 本文所采取之论述途径为以文献为根基,而後再以现今义理思想对文献所做出之诠释加以比较,由此来看二者圣人观之差异。又因孔子之圣人观散见《论语》、《孝经》、《礼记》等古籍,若要将其全部做比较则范围过大,故本文以最足以代表孔子的《论语》为主,即以《论语》、《孟子》二书来比较圣人观。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说明《论语》中之圣人观,先叙述在文献上孔子所论之圣人观,再从义理上说明孔子之圣人观,最後再做出小结。第二部份则是《孟子》中之圣人观,首先对《孟子》中对「圣人」一词之转变做一略论,後再从文献、义理来说明孟子之圣人观。第三部份则以条列式来说明二者之圣人观在文献、义理上之相异处,并以此为结论。
「道」的保存与实践―论《老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省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存   互补   存有   实践   创生   异化  
描述: 中国哲学史上各家的思想体系,对於「道」的定义之差异,同时也表现着不同的哲学家对宇宙人生理解的基本观念。其中道家《老子》学所定义的「道体」是「无」,故在人生应世的态度上倡导守柔、不争、谦退等思考方式,以往学术界一向有将该书当成权谋之书的说法,这很明显地是受到了《韩非子》一书对老子学的诠释所致。但不论《老子》的本意为何,若是观察中国的经典诠释史,从汉代儒法整合、魏晋玄佛交涉,以至於宋代以後的三教会通,都是因应着当代的需要去诠释古籍,以创发出新生的意义,并同时去回应每个当代,逐渐层累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有机体。华族传统的政治思维以往一向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这也使得华夏政府体制即使有着不可避免的「必要之恶」,却仍然能够维持一种稳定的社会体系,以使「社会公利」得以生养与发展。但至清未以降,儒家的思想体系,却一再遭受到了各种不堪的打击,於是,当今学界开始尝试省思如何「反省治疗」儒家思想的异化、以至於废弃?那麽,道家《老子》这一套从个人生命出发、以至生活世界实践的哲学体系,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若想要完成儒家「人文化成」的使命,应该适合摆放在怎样的定位呢? 故本文将逐章开展论述《老子》的政治哲学为何?首章论儒家人文化成的理想性失落,兼论《老子》「境界形态的形上学」以接引论述後章的「政治观」;次章论述道家此种由形上开展至形下作为的「政治论」,并说明《老子》只是以「正言若反」的论述策略来说明他的哲学内涵而已,此并非反对「圣智仁义」等德行,而是对儒家思想扭曲异化的一种反思而已,并从哲学角度论「儒、道互补」的义理结构;再次章则论述,若由《老子》政治哲学的见解,故可知其亦绝非权谋之书,以人类生活的历史世界来反省,应该如何解决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困境?终章则以当代知识份子的自我期许,来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做出回应作结。
董仲舒法术思想探赜
作者: 暂无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汉自武帝听纳仲舒之议,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独领风骚於当时,举凡学术、政治、经济等,莫不受其影响。董仲舒虽以儒家身分自居,并以儒者之首壹统当时群儒;然而,观其大作《春秋繁露》内容,非但与先秦儒家心性之学无涉,反倒与先秦法家所代表《韩非子》若合符节。特别是对於君主治国之理念,董仲舒所提出之建议,更凸显出其政治理念已偏离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政治,而倾向《韩非子》之「法治」政治。本文即以《春秋繁露》与《韩非子》二书为范围,并以《韩非子》为参考点,探讨《春秋繁露》中有关君主之治术理念,分析比较二者之同异,逼显出董仲舒之「儒学法家化」之面貌。
< 1
Rss订阅